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2021-04-10 18:06:04
原標題:公積金年報暴露城市“家底”,透露出哪些“秘密”?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歷經30年發展,已經成為觀察城市住房市場、經濟發展、產業結構乃至管理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
近日,各地陸續發布住房公積金年度報告,我們統計了包括23座GDP萬億城市、15座副省級城市在內的共28座主要城市年報數據,從中能夠發現城市的哪些“秘密”?
(注:“體制外”職工,指除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以外單位性質就業人員,天津無數據未列入)
一個城市的繳存單位構成,某種程度上能夠體現出城市的就業結構特征。從實繳單位總量來看,上海、北京、深圳位列前三,佛山、長春、哈爾濱墊底。
一般而言,“體制內”單位公積金覆蓋面更廣,“體制外”的外企、私企等公積金參與比例則相對較低。
比較主要城市“體制外”實繳職工占比,位居前列的蘇州(87.14%)、深圳(82.25%)、杭州(82.20%)、佛山(79.82%)、無錫(79.74%)等城市,其共同特點就是民營經濟發達,而排名靠后的濟南(42.89%)、福州(40.91%)、西安(40.1%)及哈爾濱(31.3%)等城市,“體制內”單位更為強勢。
比較特別的是民營經濟發達的泉州,“體制外”實繳職工占比僅為44.18%,遠低于東南沿海其他城市,說明其“體制外”單位公積金參與比例較低。
(注:由于各市最新人口數據尚未公布,覆蓋面由2020年實繳職工/2019年常住人口計算得出,其中大連、長春為戶籍人口)
從公積金覆蓋面來看,深圳排名第一,參與公積金就業人員占常住人口比例近半。緊隨其后的是北京(41%)、蘇州(37.15%)、上海(36.42%)及廣州(31.78%)。
(注:人均繳存額由2020年繳存額/實繳職工計算得出)
公積金繳存額及人均繳存額也是城市經濟結構及工資水平的反映。從繳存額來看,十強名單與GDP排名高度相似,唯一的變化是出現了GDP已跌出十強的天津,2020年GDP排名第九位的武漢則遺憾“出局”,繳存額排在第11位。
人均繳存額與GDP排名則出入較大,北京、杭州、天津位列前三。福州、沈陽、鄭州也沖進前十,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座城市“體制外”實繳職工占比也相對較低。而深圳、蘇州雖然公積金覆蓋面較高,但人均繳存額相對較低,分別排在倒數第一、二位。
(注:資金運用率指住房公積金個人貸款余額、項目貸款余額和購買國債余額的總和與繳存余額的比率,一般略大于或等于貸款余額/繳存余額)
從資金運用率來看,有4個城市超過100%,分別是南通、無錫、合肥及大連,也就是說公積金貸款余額超過了繳存余額,公積金“資金池”告急。
而青島、成都、哈爾濱、廣州、深圳及濟南資金運用率則相對較低,均未達到80%。
武漢大學新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羅知曾分析指出,公積金賬戶上現金很充足的地區,有可能是企業繳存比例過高,或公積金貸款使用比例太低。(來源:城市進化論微信公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