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1-10-14 06:02:10
原標題:融合思政元素 推進高校音樂學專業(yè)聲樂教學
來源:光明日報
融合思政元素 推進高校音樂學專業(yè)聲樂教學
“立德樹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則以培養(yǎng)高素質的優(yōu)秀音樂師資為目標。始建于1988年的江蘇第二師范學院音樂學院,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初步形成了弘揚師范教育優(yōu)良傳統(tǒng)、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傳統(tǒng)的“雙傳統(tǒng)特色”,尤其是學院的聲樂課程2020年成為江蘇省本科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立項項目。為將課程思政目標有機融入專業(yè)育人目標,學院在聲樂教學中以課程思政為導向,強化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通過完善教學內容,在課程教學中深度挖掘歌曲中的思政元素,優(yōu)化教學手段,改變聲樂課堂單一的教唱模式,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社會責任感,體現(xiàn)教學育人的根本宗旨。
思政教學內容融入聲樂課程體系
學院在課程思政探索過程中,著重從理念、內容和方法上進行全面探索和建設:一是提升理念,自覺踐行;二是根據(jù)專業(yè)特點,有機融合;三是講究方法,注重實效,為音樂教育課程思政的實施提供了有效途徑和可借鑒的經驗。
學院近年來高度重視音樂學專業(yè)教育教學的研究和改革工作的頂層設計,重視音樂教育中強大的藝術育人作用。學院以課程思政為導向,完善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手段,強化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將課程思政目標有機融入專業(yè)育人目標。在課程體系內容的設計上,深度挖掘歌曲中的思政元素,通過合適的方式將其融入聲樂課程教學。在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各個時期都有向上、向善、向美的紅色經典歌曲、紅色歌劇,這些音樂積蓄著民族、國家的精神追求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課程設計充分挖掘紅歌中的思政內涵,讓學生在歌聲中感悟民族和時代的精神,在回顧歷史時牢記使命,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和奮發(fā)圖強、報效祖國的堅定信念。聲樂課堂融入紅歌內容,對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深入開展課程思政
學院的聲樂課以小課、小組課的形式為主,進行面對面的近距離教學,這是其他學科不具備的優(yōu)勢。教師與學生更易拉近距離產生信任和親近感,對于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思政教學有著較大的優(yōu)勢。教師把思政教育的內容通過恰當?shù)男问健皾櫸锛殶o聲”地滲透到聲樂課教學中,幫助學生筑牢政治信仰,堅定理想信念,做到政治信仰知行合一。聲樂課程思政除了課堂的教學模式,還包括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如微課、慕課等多種形式的授課使思政的內容在歌唱學習中變得生動有趣。線上線下同步教學,全方位育人,讓學生在學習中接受思政教育,在歌聲中領悟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情懷。學院的這種教學模式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拓展聲樂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使聲樂教學由封閉走向開放,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課堂教學更具活力,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效果。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開拓課程思政的新途徑
聲樂學習是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過程,學院尤其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強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方面,學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積累了經驗,產生顯著的效果,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升了學生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專業(yè)水平。這種以實踐為導向的教學方式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聲樂教學長期以來存在的弊端。在開展多元化實踐活動過程中,學院以社會作為載體,將思政教育貫穿始終,定期開展紅歌音樂會、名作欣賞會、交流感受會等,把思政的元素融入學生的生活和心靈深處。同時這些正能量的音樂會走進社區(qū)、養(yǎng)老院、醫(yī)院,通過社會實踐與參與發(fā)揮音樂的社會功能,體現(xiàn)音樂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特點。學生在學習實踐中既提高了認知能力和辨析事物的能力,又樹立了正確的方向和目標,樹立了遠大的抱負和科學的價值觀,增強了綜合素質能力。
(作者:胡建林)
(廣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