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奮斗在春天里丨機器人上課都要學什么?機器人大腦訓練師告訴你

來源:央視新聞

作者:

2025-04-02 10:53:04

當前,人形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我們通常看到的會跳舞、會奔跑的機器人,主要是對其“小腦”的開發訓練。要想讓機器人走進家居生活,比如做家務、照護服務,還需要對它們的“大腦”強力賦能。

“機器人大腦訓練師”這一崗位也就應運而生。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運用人工智能手段,訓練機器人的認知、理解能力,讓機器人更聰明,更“通人性”。

機器人大腦訓練師

給機器人建虛擬學校

位于浙江杭州的群核科技,主要是做三維虛擬場景。近幾年,他們專注于通過人工智能打造空間智能平臺。

“機器人大腦訓練師”團隊雖然是去年11月才成立,隨著訓練需求不斷擴展,短短幾個月時間,團隊已經從最初的幾個人,擴充到現在十幾人的規模,28歲的錢學成就是今年1月份加入的。

機器人大腦訓練師 錢學成:我之前做的是一個機器人的運動控制,讓機器人運用它的“小腦”,知道該怎么運動。現在工作內容是訓練機器人的“大腦”,讓它去理解這個世界。

“如何抓取透明玻璃杯?”“用多大力氣可以打開冰箱門?”錢學成告訴記者,這些人類的操作,對機器人來說,卻是一件難事,不僅要有靈活的肢體,還需要在物體識別、力度把控等認知層面反復訓練,才能在現實生活中完成任務。而機器人大腦訓練師的工作就是負責打造各種訓練場景,錢學成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給機器人建學校。

為什么要在虛擬場景中訓練機器人?成本和數據收集效率是主要因素。機器人訓練一百萬次,在實際環境要花上幾年的時間,而在虛擬場景中,有了算法和AI的助力,一天就能完成。同時,實際中搭建不同場景,成本高,數量也有限,虛擬場景則可以基于數據無限演化。

然而幫機器人建學校,并不只是簡單地把二維圖片轉換成三維立體空間。要做到視覺、力學、空間距離多個要素仿真,才能讓機器人學習更準確、更智慧。

這個機器人大腦訓練師團隊成員的學科背景五花八門,有學編程的,建筑學的,還有生物醫學工程的。大家利用自己的專業研究,共同讓虛擬場景盡可能地接近現實世界。

博士后出站的魏榕上個月從北京來到杭州,她的加入,完善了虛擬場景在光線傳播上的真實感。

機器人大腦訓練師 魏榕:我當時做的課題是動態的漫反射全局光照明,用在機器人仿真上,可以讓機器人看到的世界更加貼合現實當中的物理世界。具身智能整個訓練的過程會是一個很長的流程,所以需要各個專業背景的同事一起來協作。

目前,團隊開發出的虛擬訓練場景已經應用于國內多家具身智能企業,隨著人形機器人迭代加快,需求與日俱增,企業也渴望更多人才加入。

眼下正值春季招聘季,企業負責人介紹,今年收到的簡歷量,比去年增長了9倍,應聘者不乏來自國內外頂尖高校的空間智能、AI領域的學生。企業還面向在校生發布了全球人才招募計劃,開放30個崗位。

群核科技品牌負責人 王沛君:包括像幾何建構、3D渲染、空間訓練等相關的崗位類型。我們希望在校的同學們跟我們一起參與到具身智能訓練相關的事情當中去。

引進來走出去

職業院校打造人才成長沃土

記者來到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校園中,一些學生正圍著兩臺四足機器人觀摩學習。帶隊老師介紹,他們正在進行社團實訓活動。

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教師 黃翀:基于機器狗的能力,要開發一款在校園巡邏的系統。機器狗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學生使用到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在處理這些復雜場景的時候,也能夠提高自己的能力。

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是浙江省第一批開設人工智能專業的高職院校,去年畢業的首批學生,有85%已經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及電商服務三大領域就業,為企業輸送了一批數據采集、數據標注、AI模型訓練與測試、系統集成與運維等崗位的人才。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學校的課程設計理念,就是把教學內容與產業需求緊密聯系在一起,許多用于教學的設備和軟件,都是企業生產會實際用到的。

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物聯網技術學院院長 楊悅梅:我們跟企業共建了人工智能開發的課程。在企業崗位脫產鍛煉過的老師,跟企業導師共同來進行課程教學,學生在課堂上做企業的實際項目。

不僅是把前沿產業“引進來”,學校還鼓勵學生們“走出去”參與實踐。一間教室里,同學們三五成組,正在為幾天后舉行的浙江省職業技能大賽做最后的準備。

李明睿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專業的大二學生,在校期間,他已經參加了7次不同類型的技能大賽,獲得過全國二等獎。他告訴記者,通過競賽,可以匯總書本中的零散知識,也能發現自己的薄弱項,有針對性地彌補提升。

參賽學生中,不少還是大一新生。他們告訴記者,大一就能自主開發項目,得益于學校提供的產教融合、實訓創新平臺。

學生們通過競賽或者社團做成的項目,未來也會用在企業或校園中。

接下來,學校還會開設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打造更豐富的AI+場景教育和實訓平臺。

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校長 溫正胞:我們新專業跟區域的經濟緊密地結合,回應經濟社會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迭代很快,希望學生們能夠具備這樣一種意識,能夠勝任未來崗位的變化。

雙向奔赴

新職業新產業互促成長

前沿技術層出不窮,催生“數”“智”新職業,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員、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智能制造系統運維員、工業互聯網運維員等;數字經濟孕育全新崗位,包括網絡主播、用戶增長運營師等。

綠色,是新職業的一大“標簽”。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中標注的綠色職業已有134個,占職業總數的8%。不少源于經濟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的新需要,如脫胎于傳統產業的氫基直接還原煉鐵工、滿足新興產業發展的儲能電站運維管理員、電能質量管理員等。

新場景新業態發展壯大,培育了文創產品策劃運營師、口腔衛生技師、滑雪巡救員等新職業,生活服務體驗員、老年助浴員、休閑露營地管家等新工種,都反映了人們生活需求的多元化和新變化。

(總臺央視記者 岳群 李欣 陳鈺潔 閆素 杭州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