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舜網
2017-01-12 08:40:01
它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
它曾經是世界上唯一的哥特式建筑群落;
它曾被戰后西德出版的《遠東旅行》列為遠東第一站……
它就是濟南老火車站——“津浦鐵路濟南站”。1992年,在一片反對聲中,濟南老火車站被拆除,在濟南人心頭留下一道傷疤。20多年過去了,復建老火車站的呼聲多次響起,但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實現。近期,這一話題再次被提起,并引發廣泛關注和爭議。有人說,復建是在打造贗品,老火車站的歷史和味道復制不來;也有人說,老火車站承載了幾輩濟南人的歷史情懷,復建十分有意義。
建還是不建?建在哪兒?怎么建?對于這些問題,專家有話說,身處其中的濟南市民更要一抒胸臆,而在歷史中似乎也可以找到鏡鑒。
■專家論復建
李誠(山東建筑大學教授)
復建要賦予其新的功能
濟南老火車站是濟南近代史上最有名的建筑之一,在濟南歷史上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我來濟南很多年了,對老火車站也比較熟悉,其本身很有特色,給人印象很深。我認為,老火車站并不是不能復建,但復建應該事先考慮到復建之后的性質和功能。應該將這座復建的火車站作為一座具有文化功能的建筑。比如,可以以其為中心,建設成主題公園,將復建的老火車站改為某種主題博物館,周圍加上一些附屬建筑和綠地等,使其成為具有新功能的文化場所,這樣的話可能更符合當代社會和人的屬性,更能為今人所用。另外,如果復建的話,在哪個位置并不是主要問題,只要是能滿足濟南人的文化需要,在哪里都差不多,并不一定非得在原來的位置或旁邊復建。因為那里的環境、格局已經變了,再建在那里也沒有多大意義。
張杰(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
復建的3個條件是否具備
在國際上,歷史建筑復建的例子不是沒有,但大都是非常特別的個例,而且是在具有特定條件下的復建。濟南老火車站是一處歷史建筑,建筑手段、技藝具有獨特性和唯一性。現在考慮復建,還要建得原汁原味,那就先要考慮其是否還有原設計、原工藝、原材料,現在民意希望復建,但上面這3個條件不具備了,也就沒有復建的基本條件了。還有就是復建之后做什么用的問題。因為復建的火車站在體量上、附屬建筑上已經和原來完全不一樣了,尤其是環境,和原來的完全不同,這樣其本來蘊含的歷史價值、文物價值和建筑本身的價值也就不存在了。本來復建是件民眾感情上的事,但如果弄不好,就會成為一件四不像的東西。還有就是復建需要非常大的資金投入,如果是市場行為,怎么建我都無話可說,但如果是政府行為,我覺得現在濟南還有很多文物建筑和老建筑需要資金進行修繕、保護,為什么不拿這些錢來做這些呢?把這些文物建筑和老建筑修繕得更好,更能體現濟南的歷史文化,不是更能安放濟南人的鄉愁嗎?
徐國衛(濟南老火車站設計圖收藏者、山東中國文學藝術博物館館長)
復建老火車站越早越好
濟南老火車站已經不能單純地說是德國人建的還是中國人建的,它就是濟南城市發展進程中一個重要的符號和標記。當年不管是誰以一個什么樣的觀點辦了一件錯事給拆了,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完全可以恢復重建。從建筑學角度而言,中國古代的建筑多為土木結構,基本上一百年后都要加以修復和完善,哪怕我們的天安門也不例外。可能第一層或者頂部也被拆除毀壞過,那不都是后來重建的嗎?再如,濟南的文廟不也是在舊址上平地而起的嗎?被拆20多年后再度重建,我覺得,老火車站恢復越早越好。我還有個建議,復建不能用納稅人的錢,也不應該讓某個集團恢復進而為其商業所用,我建議愿意讓這個建筑再現的人們進行眾籌,打造成一個文化場所,供人們觀賞、游玩,增強文化底蘊。
■市民有話說
耄耋老翁:
還想在老火車站坐一次車
今年81歲高齡的“老濟南”何在禮表示,十分支持濟南老火車站復建。何先生告訴記者,早年他剛來濟南時,曾多次在老火車站乘車,往返于濟南和家鄉,對其很有感情。“很多人說復建是在打造贗品,說‘拆了蠢,復建更蠢’,但在我看來,復建的不僅是這座建筑,還有回憶。”何先生表示,老火車站作為濟南市曾經的標志性建筑,承載了幾輩濟南人的歷史情懷。而作為西方文化的典范,在濟南重現光輝,還能體現齊魯文化的博大胸懷。他希望老火車站建成后,還能像原來一樣,作為客運站使用,“如果可以,我真的還想在老火車站坐一次車!”
官扎營居民張金柱:
老火車站滿載童年回憶
“現在火車站周圍的歐式建筑就是和老火車站一起建造的,老火車站比剩下的這些建筑漂亮多了。”家住官扎營的市民張金柱表示,鐘樓內的大鐘用齒輪和鏈條鏈接,一到整點就會敲響,很有特點。“小時候我和伙伴爬過墻頭,在火車站里一玩就是一天,有時候都爬到火車上去。當年拆的時候,我難受了好一陣子。如果能夠復建的話那就太棒了。建成后可以作為一個博物館供游客游覽。”
老火車站旁原住民:
歷史和味道無法復制
“模樣能大致復原,老火車站的歷史和味道能隨便就復制出來嗎?”曾在老火車站附近居住多年的陳奶奶告訴記者,她對老火車站復建一事并不認可。“花謝可以重開,但經典永遠是經典,有些東西不可能重現了。”陳奶奶表示,如果真的復建,很多外地人到時該如何評價濟南,“當時拆除老火車站就已經錯過一次,不要再犯第二次錯誤了。”
網友“簡單”:
可以在原址建立紀念墻
“我不支持老火車站復建,在原址附近建個紀念墻倒可以,把老火車站的故事記錄在上面,用來警示后人。”網友“簡單”表示,現在的年輕人大部分都沒見過老火車站,建造一個復制品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年輕的老濟南”:
眾籌復建激發保護意識
“90后”市民劉歡說,他雖是濟南人,也從未見過老火車站“真容”。有時會聽到父輩們對當年老火車站的一些回憶和對拆除老火車站的感慨,當第一次看到照片上的老火車站時,內心非常震撼,真的很想親眼見見這座美麗的建筑。他認為,復建老火車站十分有意義,不僅能讓濟南再添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還能起到警示作用。“復建可以選擇眾籌的方式,讓老百姓參與進來,這樣建成后大家能更好地去保護它。”劉歡表示,等老火車站建成后,還是應更多地放在觀賞方面,可以進行商業開發,進而帶動濟南旅游產業發展。
鐵路局退休職工鄭利民:
如果眾籌 我會捐款
“我從1975年開始就在火車站工作。在近40年的時間里,我經歷了老火車站從運營到拆除,再到新火車站的修建。”濟南鐵路局退休職工鄭利民表示,老火車站拆了實在是可惜,希望能在火車站北廣場復建老火車站。“一方面可以讓來自全國各地的旅客看到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筑,另一方面,車站北廣場往北不出1公里便能到達長途汽車站,旅客步行就能到達,可以有效減少周邊‘黑摩的’數量。如果靠眾籌捐款修建的話,我會積極捐款。”
網友“悲傷雙子星”:
建設具有濟南特色的車站
“我從沒見過老火車站,但是我感覺火車站建了拆、拆了建,勞民傷財、浪費資源。”網友“悲傷雙子星”表示,如果一定要重新修建的話,不如建設具有濟南文化特色的車站。濟南是“泉城”,完全可以把泉文化融入其中,這樣既有自己的創意,也有自己的文化。“破壞歷史的行為應該引以為戒,但我認為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創造歷史,而不應該靠復制來彌補當年的過錯。”
“90后”市民于倩:
復制歷史不如關注當下
在泉城廣場附近游玩的市民于倩告訴記者,與其選擇重建,既占地方又花錢,還不如保護好現有文物,做好相關意識的宣傳普及,不讓遺憾再次出現。“這又不是泉水,不是濟南的標簽,不是濟南必不可少的建筑。”于倩表示,歷史不可復制,當下更應該做的不是簡單地復制歷史,而是努力留下屬于這個時代的記憶,去創造新的歷史。
濟南老火車站設計者的孫女西維亞:復建祖父作品是現在最大的心愿
1908年,年僅24歲的菲舍爾來到濟南,設計津浦鐵路濟南火車站。1912年,火車站建成。1992年,隨著濟南老火車站的大鐘被最后拆除,這座矗立了80年的老火車站在泉城的大地上永遠地消失了。菲舍爾與其設計的火車站成為很多濟南市民永恒的記憶。
2012年12月,赫爾曼·菲舍爾的孫女西維亞來濟南參加濟南老火車站圖片展時表示,“建筑是沒有國籍的,這是祖父最喜歡的作品”,當她知道這個火車站被拆除的時候,表示很傷心。現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一天火車站可以復建。濟南老火車站設計圖收藏者、山東中國文學藝術博物館館長徐國衛回憶稱,他去德國見西維亞時,西維亞說自己早就把濟南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對濟南的熱愛和情感一點都不亞于濟南人。她家里掛了很多與中國濟南及老火車站有關的照片和藝術品,“因為她祖父當年拍攝了厚厚一摞與濟南有關的照片”。在交流中徐國衛發現,“西維亞比我們更為關注老火車站”。前幾年復建計劃擱淺,西維亞表示失望。現在,徐國衛經常與西維亞通電話,講到老火車站一些細節,西維亞甚至傷心落淚。
相關鏈接
復建一座建筑算什么他們重建了一座城市
【華沙】遵循民意重建古城
華沙無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苦難和損失最慘重的城市之一。華沙歷史中心85%以上的建筑遭到納粹部隊的摧毀。戰后按多數民眾的要求,華沙于1945年2月成立了“首都重建辦公室”,負責制定《華沙重建規劃》,宣布按戰前原樣重建華沙古城。900多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筑,被非常嚴謹地按照原貌在原址進行重建,并最大限度地使用了原有材料。華沙古城在恢復原有外觀和規模的前提下,對建筑內部設施(電線、自來水管、煤氣管等)進行了改造和更新,以適應現代人的工作生活需求。這種在保留古建筑歷史文化價值同時提高實用性的重建方式,在歐洲很多后續重建工程中被廣泛采用,聯合國也破例將重建后的華沙古城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什切青】建成綠色威尼斯
什切青位于波蘭西北部,為實現建成波蘭綠色威尼斯的城市發展目標,在歐盟資金的支持下,什切青開始重建毀于二戰的老城,并將其有機納入現代城市的布局之中。這座城市的規劃非常獨特,有著充足的綠化區域:除了許多公園和林蔭道外,馬路上的隔離帶種植著茂密的樹木,分開兩個方向的交通。由于此前較好保護了建筑原貌,修復后的公爵城堡、大教堂等歷史建筑,與獲得2015年全歐洲最美建筑大獎的什切青音樂廳等新建筑,在整個城市中和諧共存,成為城市復興的典范。
【圣彼得堡】歷經戰火的洗禮
作為俄羅斯帝國的首都,圣彼得堡歷史上經歷過諸多波折和戰爭的洗禮,現在的建筑都是經過修復保存下來的。它是世界上最早按照統一風格規劃建造的城市之一,其文化名城氣質融歷史文明、宗教信仰、藝術創作于一體:有與城市歷史一樣長久的涅瓦大街;有位于十二月黨人廣場上的青銅騎士;還有冬宮、夏宮等歷史優秀建筑。與莫斯科相比,圣彼得堡更具皇家風范,被稱為“建筑博物館”,其歷史中心區域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濟南老火車站復建有何不可?
□惠銘生
早在多年前,濟南老火車站是否復建,社會爭論不已。這個爭論不僅局限于濟南,而且波及全國。
濟南老火車站是否復建,出現不同的聲音是正常的,而且也是好事。正所謂“木不鉆不透、理不辯不明”,只有廣泛爭論,才能凝聚社會共識,找準民意“最大公約數”。
濟南老火車站到底該不該復建?我想講講曾經游歷過的三個景點的“故事”——
一個是杭州西湖的雷峰塔。該塔從公元977年建造,從兩宋至明清、至民國,建了倒、倒了建,千百年來不知復建了幾回,至今仍是世人皆知的西湖十景之一。
另一個是武漢的黃鶴樓。黃鶴樓初建于三國時期,歷史上命運多舛、屢建屢毀,僅清代就遭到3次嚴重火災,重要修葺和重建達8次之多。即便如此,今天我們看到的黃鶴樓,也不是清代的那個黃鶴樓。原來的黃鶴樓是3層建筑,新中國成立后變為5層建筑,而且還發生了“位移”——原址在武漢大橋橋墩處,復建在距離舊址約千米的蛇山上。
再一個就是成都的杜甫草堂。唐代杜甫曾在成都搭建一所茅草屋,生活窮困潦倒,4年后離開。當初的“草屋”到底建在哪個地方?不斷復建后又“毀掉”多少次?恐怕早已成謎。反正現在“堅挺”呈現給游客的,是整飭一新的草房,每天還是游人如織,其“朝圣”的虔誠絲毫未減。
雷峰塔復建了N回,至今依然是西湖勝景;易地復建的黃鶴樓,至今仍然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與湖南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江南三大名樓”。有多少人會因為杜甫草堂是復建的,而褻瀆甚至否認它的歷史價值?
雷峰塔、黃鶴樓、杜甫草堂這些建筑仍然是所在城市的地標性建筑或符號,仍然延續著一座城市的文化血脈、承載著一座城市的歷史記憶,誰會把這些多次復建的建筑當作“假古董”?
環顧歷史,因為戰亂、天災,或者年久失修,不知有多少古城墻、古塔、古寺、古樓等,都是通過不斷修葺或復建而延續到今天的。更何況,中國古建筑多是木制的,比石制的建筑更容易損毀,能夠原汁原味保留至今的恐怕寥寥無幾。歷史上其他建筑能夠復建,且意義非同尋常,濟南老火車站復建又有何不可?
因為復建就將其定義為“假古董”、“贗品”,難以“重現歷史與文化”云云,這些反對的聲音也是一家之言。王羲之的真跡《蘭亭序》,不知在地下和哪個帝王的尸骨伴眠,抑或湮沒于歷史風塵之中,我們只能從傳世摹本品讀王羲之書法的神韻。誰又能因為臨摹而否認它的文化價值與歷史認同?
1912年建成的濟南老火車站,曾經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世界唯一的哥特式建筑群落,登上過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建筑類教科書。對于濟南而言,它是一個時代的標志,見證歷史變遷,融合中西文化;它又是濟南的“老坐標”,傳承文化記憶,其百年情懷至讓人難以忘卻。濟南老火車站于1992年被拆除,到如今時間并不遙遠,記憶在、情感在、圖紙在,甚至一些老物件也在,復建讓其重新矗立于濟南,回歸濟南“地標”,不但很有必要,而且意義非凡。
是否復建濟南老火車站的爭論,不需要那些認為復建就是“假古董”的冷漠腔調,也不需要長嘆“復建”不如“懷念”的矯情呻吟,而是需要踏踏實實的論證和實施,讓其盡快在濟南重現“身
影”,再次像杭州的雷峰塔、武漢的黃鶴樓一
般,成為城市最為靚麗的一景,銜接歷史,擁抱未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