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明府城微信公眾號
2017-02-21 14:16:02
在一張民國時期的彩色《山東》地圖上,附帶一張很直觀的歷城(濟南)圖。仔細看看,雖然標注簡單,但內容還有不少可圈可點可疑可探之處,很多地名的俗稱都標上了地圖。
在這張地圖上,東、西、南、北門都有標注,卻沒用齊川門、歷山門、濼源門、匯波門之類的大名。
除了北門,地圖上還標注了一個“小北門”,這個小北門是哪里呢?這個小北門大名為“濟安門”,是西護城河出圩子墻的地方。
同期地圖上標注的“小北門”
同期地圖上標注的“濟安門”
濟安門是什么樣子呢?下面兩張老照片,就是過去的濟安門及西護城河的出郭涵洞。
除了有“小北門”,濟南其實還有“北小門”這個地名。過去,樂安街、北小門街一帶統稱為“北小門”。在今天的制錦市街道辦事處轄區內,有一條街巷名為“北小門街”。據傳,這條街上原有一處“文昌閣”,橫跨在街道中部,閣下的門洞俗稱“北小門”,這片地區也就被俗稱為北小門了。筆者記得它是因為這里過去有一家北小門冰糕廠,八十年代的時候沒少吃它家出的冰棍。
同期地圖上標注的北小門
有趣的是,濟南老城被稱為“北小門”的地名還不止一處,在雙龍街北頭也有一道出郭小門,即“海晏門”,被俗稱為“北小門”。在“北小門”與“北門”之間,則是“新北門”,也即“艮吉門”。
民國地圖上標注的小北門、新北門
在上圖中,新北門與北小門之間的“水門”即“通濟門”,是東護城河的出郭處,下圖就是通濟門內的壇橋。
在這張老地圖上,不僅有西門,還有“新西門”,也就是“乾健門”。民國時期,老城區原有的幾個城門已不能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于是內城墻新開四門:東北為艮吉門(今大明湖景區東北門處):東為巽利門(俗稱新東門,今興華橋處)、西南為坤順門(今趵突泉公園東門坤順橋處)、大明湖西南門附近開的是乾健門(俗稱新西門)。
同期地圖上標注的新西門
下圖,就是清末民初時期的新西門(乾健門),玉涵橋橫架在大明湖與小明湖之間。
下圖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新西門(乾健門)的場景。
這張老地圖上還標注有“鐵篦門”,這個“鐵篦門”也就是“巽安門”,位于南倉街南,具體位置在原塑料三廠西墻外偏南處。“巽安門”是石拱三孔水門,每門寬4.5米,高6米,門內設直徑10厘米的鐵柵,疏泄羊頭峪而來的山洪之水門。巽安水門外原有一壩,壩長20米,高1.5米,解放后取名為巽安壩。
同期老地圖上標注的鐵篦門
同期老地圖上標注的巽安門
巽安門是專門泄洪的水門,它的樣式與趵突泉南的山水溝鐵柵欄門是一樣的,下圖就是原山水溝處的“南關鐵箅子門”。
該地圖上有南圩門(今存地名),除此之外,還標有“東南圩門”,即“永固門”,也被俗稱為“東舍坊門”。其具體位置,在今天山東新聞大廈北、山東糧食大廈南面的濼源大街上。
同期地圖中標注的永固門
最初,圩子設門7個:東為永固門,俗稱東舍坊門;南為岱安門,俗稱南圩子門;西南為永綏門;西為永鎮門;西北為濟安門;北為海晏門,俗稱菜市圩子門;東北為永靖門。嗣后又增開了4個門: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開辟了普利門;民國5年(1916年)開辟了麟祥門;齊魯大學建立后,在南新街南口正對校門處(今山東醫科大學校門處)開辟了新建門;30年代初期又在圩子墻東南角開辟了中山門。至此,石圩墻共有11個門。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張老地圖中,“新建門”被標為了“新健門”,而同期老地圖中,也有標注“新健門”的情況存在。
同期老地圖中標注的新健門
這張老地圖中,標有“北京路”,這是當年濟南規劃北商埠時起的“高大上”的名字。1931年地圖上有標注,與之平行的路,南有柏林路、羅馬路,北有利斯本路,馬德里路。
同期老地圖中的北商埠計劃
這張老地圖中,省政府在老城,市政府在商埠。當時的市政府具體位置在哪呢?這一位置似乎是原濟南市政廳,也即商埠總局舊址處。另外,不少人認為很重要的桿石橋永綏門,在這張地圖中并沒有標注。
同期地圖中標注的山東省政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