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晚報
2017-12-01 13:13:12
小區可否增加一些綠地?旁邊新建的公園能不能增加老年人活動場所?小朋友們的活動場地又能否“照顧”一下?……以往,在城市規劃設計中,規劃師給人的感覺是相隔甚遠,普通市民的意見很難通過有效渠道傳遞給城市規劃師,而今后,市民的意見有望更有效地傳遞給規劃師們。記者從市規劃部門獲悉,目前我市正在借鑒上海、成都等城市的先進經驗,研究實施“社區規劃師”制度,搭建群眾了解規劃、參與規劃、監督規劃的橋梁紐帶,市民不再是被動接受規劃管理,而是轉變為主動參與規劃的擁護者和實施的監督者,從而實現城市規劃的共建共享。
目的 城市藍圖增添社區元素
青島在城市風貌保護、城市特色塑造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今年,我市還入選了全國首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這充分說明了國家對我市城市規劃、設計工作的肯定。
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城市規劃建設好比大廈,社區就是城市的基本單元,社區的規劃建設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城市的發展程度。以往規劃方案在社區的公示公開,大多是通過張貼公示,形式較為單一,覆蓋范圍較小,群眾的參與熱情不高。群眾普遍看不懂規劃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住房位置,更談不上提出合理中肯的意見。
目前,上海、成都、廈門等地已經開始實施社區規劃師制度,從實踐情況來看,實施社區規劃師制度以后,規劃師深入社區,深入基層,用腳步丈量城市的角落,用耳朵傾聽群眾的呼聲,用真情與群眾進行心貼心、零距離的交流,宣傳政策,服務群眾,收集民意,引導居民參與到社區規劃中來,提出解決方案,進而破解社區發展的難點,真正將規劃設計圖畫在了廣闊的城市社區里。
行動 居民點贊社區規劃師
據悉,社區規劃師制度通過多種創新性舉措,著力解決規劃工作中存在的不接地氣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社區規劃師充分發揮自身專業知識和業務專長,定期深入社區走訪調研、了解社情民意,調研了解規劃在社區的落實情況,讓生活在這個城市的市民更加深入地了解這個城市的現在和未來。
“目前青島處于剛起步階段,主要還是借鑒上海、成都等城市的經驗,希望能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11月29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組織部分設計師走進海倫路社區,傾聽社區居民的意見。社區居民王先生告訴記者,以往感覺規劃師距離自己很遙遠,對于社區的規劃設計也只是從公示欄上看到,感覺與自己沒有多大關系。這次在與社區規劃師交流的過程中,王先生表達了自己對于小區規劃的看法,“海倫路社區屬于挺老的小區,有些配套和設施陳舊了,規劃也有過時的地方,我希望這個社區的綠化多一點,老人活動的場所也多一點,最好能建個方便孩子活動的地方。”王先生說,能近距離向規劃師表達自己的想法,感覺還是挺新鮮的,“我覺得應該為社區規劃師點贊,規劃師走進社區,可以讓更多市民了解規劃、參與規劃,城市的規劃更科學合理,也更能滿足老百姓的需求。”
揭秘 擔當樓盤設計幕后功臣
《青島市“十三五”城市管理發展規劃》提出,按照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要求,試點“口袋公園”,到2020年,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0%,綠化覆蓋率4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保持15平方米以上,各項指標達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在“口袋公園”的規劃建設中,實際上也有“社區規劃師”的身影。目前,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正在對青島小型公共空間展開調查。
記者獲悉,在新建樓盤的規劃設計中,社區規劃師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作為全國知名的房地產開發商,萬科在樓盤設計中不僅聘請國內外知名的設計師,還有自己的景觀設計師等。“景觀設計師一定程度上也承擔了社區規劃師的角色,他們可以更好地在小區細節上做文章,為小區的景觀設計出謀劃策,從而提升居民的居住體驗。”萬科地產青島公司相關負責人王靜表示。
作為島城知名的養生住宅項目,芭東小鎮在規劃設計時聘請了日本等國家知名的設計師,對住宅、園林、景觀等進行了全方位的設計,并邀請了本地的“社區規劃師”提出寶貴規劃建議,從而打造出了別具特色的芭東小鎮項目。“社區規劃師對于項目的完善無疑是很重要的,是芭東小鎮得到市民認可幕后的功臣。”芭東小鎮品牌負責人韓偉介紹。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記者李德銀
■他山之石
上海社區微改造
所謂社區規劃,就是讓社區生活更美好更舒適。這個切入點如何找尋?作為較早試點“社區規劃師”制度的城市,上海取得了積極成果。去年5月,上海的社區規劃師在金浦廣場定制了一個療愈花園,如今變成了一個有故事的存在。療愈花園所在地原是一個被遺忘的狹長空間,現在以芳香類草蔬為主題、以植物漂流方式,社區規劃師通過自己的實踐促進公眾參與設計營造維護公共空間。植物漂流的意思是把家里“多余”的植物分享出來,放置于社區微空間,大家一起來維系它在公共空間的存續時間。
啟動之初,曾有人預言“不出幾天,花草就被人拔走了”。果然,沒過多久,大家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菜苗沒有了,土也沒有了,只剩下空空的箱子。之后,工作人員在被破壞的療愈花園放置了提示牌,愛心媽媽們帶著孩子為之增添新的花草,細心養護,人們下班后還不忘前來為花花草草澆水呵護。此外,附近的小學組成了植物護衛隊,培養了熱心公共事務的意識。社區規劃師的介入,讓一個小小花園產生了“鯰魚效應”。社區微改造,如此簡單,又如此深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