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泉邊
2018-11-27 22:50:11
文|魏敬群
俗話說:“白菜蘿卜保平安。”
兩樣都是老百姓的當家菜,我對白菜似乎更偏愛一些,提起來就感到親切。
從小到老,幾十年了,年年吃,經常吃,竟還沒有吃夠。
白菜為我國原產和特產蔬菜,栽培歷史很長。
新石器時期的西安半坡村遺址就有出土的白菜籽。這說明白菜的栽培距今約有六七千年了。
明代時,濟南遍種白菜。
崇禎《歷城縣志》載:
“白菜,四郊皆有,趵突泉東上者為佳。冬月地窖中生者為黃芽。”
清代乾隆間文士王初桐《濟南竹枝詞》中,有一首寫濟南大白菜:
“祝店韓倉路平平,一帆風飽小車輕。車車齊載黃芽菜,推到城中天乍明。”
注曰:“祝店,趙尚書故宅。韓倉,村名,居人多種菜為業(yè)。”
“趙尚書”乃明代歷城人趙世卿。
“祝店”現稱祝甸,韓倉在其東面。
“趵突泉東上”,指的就是祝店、韓倉。
“黃牙菜”就是黃芽白菜。
清代華鐸孫《津門紀略》中記載:“黃芽白菜,勝于江南冬筍者,以其百吃不厭也。”
白菜又有“北筍”之稱。
濟南人喜食白菜,過去街頭常有黃芽白菜的叫賣聲。
而且,大白菜是濟南百姓冬季的當家菜,家家戶戶都要在入冬之際儲存成百上千斤大白菜。
祝店(甸)、韓倉是明清時代的著名白菜產地,民國時期“蔬菜以白菜為最盛,南、北大槐樹所產,尤脆而少筋骨,最為名貴。”(《1927濟南快覽》)
唐王、董家則是后起的白菜基地。
白菜很便宜,幾分錢一斤,是老百姓離不開的大眾菜。
記得那時每到秋晚時節(jié),單位都要派車去唐王拉白菜。
唐王的小根白菜很是有名,味美清甜,且耐儲藏。
白菜拉回來,每人分上幾百斤,運回家中儲存。
街道上也大宗賣白菜,人們用地排車、三輪車、自行車甚至簡陋的軸承車作運輸工具,或者裝在麻袋里用杠子往家抬。
白菜大都放在院子里背陰的空地,蓋上草苫子擋風遮寒。
天寒地凍,寒風呼嘯的時候,別無他菜可吃,唯有白菜、蘿卜伴食。
什么白菜燉粉條、白菜燉肉、醋溜白菜,拌白菜心以及白菜大包子,就成了須臾不離的美味。
民間還有一句俗話叫“百菜不如白菜”。
自古以來,“諸蔬之冠”的白菜就有諸多吃法。
唐代韓愈有詩曰:“晚菘細切肥牛肚,新筍初嘗嫩馬蹄。”
宋代人多用煮法,稱作“菘菜羹”。
明代時呼菘為白菜,《金瓶梅》西門府的私房菜中,就有一道栗子燒白菜。
清代的花樣就更多了,王士禎《食憲鴻秘》中,載有姜絲白菜;
袁枚《隨園食單》載有白菜、黃芽菜、芋煨白菜三道菜肴,介紹了炒食、筍煨、火腿片煨、雞湯煨、芋煨、蝦米煨和醋摟等做法;
童岳薦《調鼎集》載有制黃芽菜、炒黃芽菜、燒黃芽菜、拌黃芽菜、醋摟黃芽菜、蜜餞黃芽菜、腌黃芽菜、醬黃芽菜等多種做法。
不僅民間,宮廷之中也少不了白菜。
乾隆皇帝的午膳有鍋燒白菜、油煸白菜和松子丸子燉白菜;
慈禧太后的膳單中有肉片燉白菜、金邊白菜,她還特別喜愛開水白菜,而這“開水”卻是用老母雞、豬肘子和火腿熬成的湯;
宣統皇帝的早膳中也有羊肉燙白菜。
山東大白菜國內外聞名。
過去,在南方大城市,山東大白菜是在水果店里經營,每棵白菜身系紅綢,身價可謂名貴。
清代薛寶辰《素食說略》收有一道菜肴:
“山東大白菜,白菜切長方塊,以香油炒過,加醬油、陳醋燜爛,不加水,熱冷食皆佳。濟南飯館此菜甚得法,故名。”
進入山東名菜的白菜菜肴不少,包括珊瑚白菜、奶湯白菜、栗子燒白菜、辣白菜、魚片白菜、玻璃白菜、海米燒白菜、醋溜白菜、蚧黃白菜、火腿扒白菜、扒白菜卷、八寶蜜炙白菜、海米白菜墩、雞鹵白菜等。
屬于歷下風味菜的珊瑚白菜和奶湯白菜還入選了《中國名菜譜》。
我印象最深的一道白菜菜肴,是在泰山頂上吃到的。
民謠稱:“泰安有三美,白菜、豆腐、水。”
有一年,我隨中國記協組織的記者團登上岱頂。
晚餐時,賓館餐廳上了一大盆清水(山泉水)煮白菜和豆腐,來自全國各地的新聞記者品嘗之后,不由大聲叫好,片刻之間,竟搶食一凈而意猶未足。
那種清純的香味從舌尖沁入心底,讓人難以忘懷。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fā)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