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活日報
2018-12-18 08:52:12
受訪人王玉琴
改造后的大觀園古色古香,充滿文化底蘊。
大觀園要完成“鳳凰涅槃”,必須要發生質的“蛻變”。
受訪人:王玉琴(濟南歐亞大觀園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
時間:2018年11月1日
我出生于1954年。1978年9月起在大觀園商場工作,從營業員做起,先后擔任過賬號負責人、主任、經理、副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1996年9月,我調到濟南百貨大樓,先后任副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總經理;2001年3月,調任濟南人民商場集團副總經理,在那工作了兩年半;2003年11月,我重新調回大觀園,至今任濟南百貨大觀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濟南歐亞大觀園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被評為:教授級高級政工師;高級經濟師。現在,我已過了退休年齡,是咱市國資委特批的超退休年限“服役”的企業負責人。
大觀園曾是商業“五朵金花”之首
“大觀園”商場于1931年9月正式開業,由當時的山東都督、軍閥靳云鵬出資購買了大觀園商場及周圍約45畝地,仿照上海“大世界”的形式創辦的一個娛樂場所,名字取自古典名著《紅樓夢》。大觀園歷史文化底蘊厚重,初建時,說書唱戲,摔跤雜耍,民間娛樂影響廣泛。商鋪林立生意興隆,一批名優風味小吃,深受市民喜愛,是濟南商埠區富有特色和最具代表性的商業旺地,可謂“洋洋大觀”。1943年開業的晨光茶社曾與北京的啟明茶社并稱為“北啟南晨”,被譽為全國曲藝三大碼頭之一。著名表演藝術家馬三立、駱玉笙、劉寶瑞、孫少林等都曾在大觀園登臺獻藝。大觀園摔跤場曾與北京、天津、保定跤場并稱為全國“四大跤城”,頗具影響。2006年被商務部命名為“中華老字號”。
天豐園狗不理包子1942年來到大觀園,另外還有趙家干飯鋪、半里香旋餅鋪、北京館、大觀樓。生意最興隆時有店鋪約200家、攤販200來個,包括綢緞、雜貨、鐘表、眼鏡、干鮮果、冷食店等20多個行業。后來,因為火災戰亂、通貨膨脹,到1948年濟南解放前夕,這里就淪落成一個破爛場子了。新中國成立后,政府進行了全面調整,大觀園才又恢復生機。
計劃經濟時期,大觀園曾是濟南商界“五朵金花”之首。除了供應商品,還有電影院、劇院,照相館、理發店和飯店,有點像商業綜合體的雛形。80年代初,市場很大,商品很少。商場的重點是采購商品,拼的是貨源,得全國撒網,大觀園當時有自己的大車隊,20多輛車往里拉貨。記得是1983年左右,當時緯二路改造好了,大觀園的區位優勢更明顯,以其規模大、商品豐富、服務周到,購物舒適為優勢,占據零售業的主流業態,成為消費者的首選地。外地人來到濟南,要逛商場就來大觀園。應了老百姓當時的說法:觀趵突泉,游大明湖,登千佛山,逛大觀園。
過去商業服務是個冷面孔,商品越緊俏,服務越不好。當時服務上提出將“樹新風,抓三聲”,作為一個很硬的指標,大觀園做得很有特色。“三聲”就是“顧客來了有迎聲,顧客問了有答聲,顧客走時有送聲”。那時也沒有電梯,大量商品靠的是職工人抬肩扛。基本上是精神獎勵,就是評先進,頂多工會發條小毛巾,發塊肥皂,當年老商業職工是做出了很大奉獻的。
濟南解放后,大觀園幾經規劃改造,面貌煥然一新,成為當時全省商業戰線的一面旗幟。曾經為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繁榮市場做出過貢獻。
1991年創利稅,就達到一千萬
1987年10月,大觀園商場一期改造工程破土動工。經過兩年5個月的建設,1990年3月20日主樓開業,1991年2月副樓也竣工開業。營業大樓和12個專業商店加起來面積2.4萬平方米。那段時間是大觀園效益最好的時候,日均銷貨額40余萬元,最高峰時一天銷貨額60多萬元。全年銷售額過億元,創利潤一千多萬,這在當時很厲害了,那時候錢值錢啊。上世紀90年代中期,大觀園員工最多的時候達到2800人。后來,大觀園又開始搞二期工程改造,想再更上一層樓,面積達到了5.4萬平方米,不過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加上對市場經濟的不適應,開始走下坡了。
大觀園創建股份制是1992年,設立濟南大觀園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8626.83萬元,其中國有股3037.5萬股,占總股本的35.21%,社會公眾股(含個人)5589.33萬股,占總股本的64.79%。現在看,當時商業上通過股份制融資是一個非常好的事,但是由于眼光受限,考慮不全面,沒有把股份制作為企業改革和轉換機制的一種突破口。當時只知道推動股份公司上市,上了市就可以派股。相比之下考慮股資的投資增值、接受監督、考慮股民回報略少。
我在擔任業務副總經理時,為大觀園爭取來了進出口權,全國一共44家單位;列為全國百家試點企業,商業系統也僅此我們一家。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一批老國有商業由于觀念陳舊、機制不活、管理不善、包袱沉重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競爭力銳減,經營每況愈下。大觀園也難逃厄運,至2003年已陷入瀕臨破產的境地。
2003年大觀園瀕臨崩盤
時間拉回到2003年。由于當時大觀二期工程幾乎都是靠貸款所建,基建成本又高;企業對它的投入產出和風險預估不足。再加上經營不善,包袱沉重,企業長期拖欠廠家貨款,我重回大觀園時,公司財務賬上只剩900塊錢。致使廠家為催債而堵門,銀行貸款不能償還而被法院強制封門,職工工資無著落,人心也散了,企業經營舉步維艱。上級組織部門最后決定讓我回來挑這個擔子,希望能重新把大觀園拉起來。
2003年底我剛回大觀園時在會上說過:“世上沒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既然我回來了,決不能讓這個百年老字號毀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一定要讓員工吃上飯,過上好日子!”也正是堅守了這份責任、這份信念和使命,堅定了我在大觀園這片熱土上改革創新的信心和決心,帶領大家開始了艱苦的“二次創業”。
我堅持挖掘大觀園厚重的文化底蘊,提出了“以文興商、以文活商、以文促商”的特色經營方式。改造后的大觀園,仿古建筑呈紅拄、白墻、漢瓦,飛檐斗拱、錯落有致。其江南建筑風格,有小橋流水、奇石廟宇、楹聯雕刻、民俗民風,前來觀光的市民絡繹不絕,初步喚起了大觀園與老百姓久違的情愫。
我適時地提出開展“大觀杯海內外楹聯征集活動”。請著名書法家書寫楹聯,制作鎏金牌匾。創立了集楹聯文化、書法文化、雕刻文化于一體的齊魯楹聯文化園。傳承濟南“曲山藝海”,恢復晨光茶社。發揚濟南“四大跤城”美譽,舉辦兩期全國四大跤城擂臺賽,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我倡導確立了“名優風味小吃節”、“啤酒文化藝術節”、“大觀民俗廟會”、“新春文化藝術博覽會”四個大型文化活動,秉承了歷史特色,為豐富市民文化生活、營造商業氛圍起了重要作用。
在內部機制轉換上,我提出并堅持了“想干事的給機遇,能干事的給舞臺,干成事的給回報”,對管理人員改任命制為競聘制,變“相馬”為“賽馬”。我還頂著壓力對高管層公開競聘,中層接受職代會民主評議和管理人員的測評,其評議效果差的改任低層次工作。接著,定崗、定編、定薪,實行全員競爭上崗和崗位工資制,優化了崗位設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崗位競爭使員工精神面貌發生深刻變化,大家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不僅把崗位當作賴以生存的手段,而且作為施展才能的舞臺。
36萬平方米的歐亞大觀商都即將開業
在率領大觀進行起死回生的二次創業中我清醒地意識到:大觀面臨的是一個在經濟、市場、競爭、危機呈現全球化的時代。這使剛剛保住生存,還未形成規模,抵御風險能力尚低的大觀園,依靠單打獨斗,不僅應對不了市場沖擊,還容易因為增長速度過慢,有重新被淹沒的危險。大觀園要完成“鳳凰涅槃”,必須要發生質的“蛻變”,不然就沒有真正的出路可言,得出“只有發展才是唯一出路”的結論。因此,多年以來我一直都在苦苦尋求突圍路徑,國內的國外的我接觸過數十家,最后毅然選擇與企業文化相似的長春歐亞集團戰略合作,借助長春歐亞的規模優勢,為大觀園的發展增加無限可行性。
2007年,我經過認真調研,前瞻大觀走出困境后如何發展,向領導班子提出吸收合并了濟南外貿抽紗廠。實踐證明,該廠34畝地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對于公司積極尋找戰略合作伙伴,實現對外擴張,增強企業競爭力,實現大觀園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008年我率領班子成員解放思想,大膽探索,親自率隊多次到長春歐亞進行廣泛接觸和深入談判。2009年在市國資委的支持幫助下,與長春歐亞集團實行戰略重組。并結合企業實際,創新思路,采取靚女先嫁方式,通過國有資產的增資擴股,組建了“濟南歐亞大觀園有限公司”。之后,由歐亞大觀園租賃經營大觀園股份有限公司十五年。合作不僅促進大觀園提升管理模式和經營理念,而且為“歐亞大觀商都”的開工建設,實現企業大跨越、大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歐亞大觀商都位于陽光新路南段,集購物、餐飲、休閑娛樂、寫字間、公寓于一體,占地近50畝,規劃總建設面積30萬平方米(加上loft36萬平米),將滿足周邊社區30萬居民的生活需求,預計今年底就可開業迎賓。同時,該項目計劃安置就業人員3000-4000人,年實現營業額15億元,利稅1.5億元,為繁榮濟南經濟,傳承和發展“中華老字號”,起到彰顯城市特色,引領城市商業發展的積極作用。
(生活日報記者 雍堅 李明 通訊員 李東平 整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