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9-03-12 07:55:03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山東該如何破解人才瓶頸?連日來,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采訪了多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山東鄉村振興“招龍引鳳”出點子。
高校:
要使培養的人才
能解決農村實際問題
對于全國人大代表、淄博市淄川區雙楊鎮趙瓦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李久存來說,村里打造的工業建陶小鎮,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進程中,亟須引進環保方面人才,使村里產業向低耗能、無污染方面轉變。如何“招龍引鳳”,這不僅是李久存,也是很多村黨委書記的苦惱。
“鄉村振興需要人才,人才來自哪?目前看主要有兩個渠道,一是農業院校培養出的大學生,二是吸引外出務工的農村人口返鄉創業。”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農業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張憲省接受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專訪時表示,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山東農業大學調整學科建設,使學科和專業更為符合鄉村振興戰略,培養出的專業農科人才將來到達農村一線后,能解決農村中的實際問題,成為鄉村振興的骨干力量。
張憲省介紹,2018年山東省出臺了新政策,山東農業大學招收免費農科生133人,學生報考熱情非常高。“農科生的學費由省財政支付,將來畢業后到農村發展。”
他坦言,雖然招生效果很好,但也面臨著將來怎樣激勵他們到農村去的問題。“可能大部分免費農科生還是不太愿意返回基層,因而需要更多政策支持,鼓勵他們到農村去,到基層去。比如,在農村工作一定時間的大學生可以在考公務員、選調生時享受一定的優惠政策。”
對此,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頒布了《推進鄉村人才振興若干措施》,研究制定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實施方案,自2019年起,面向在鄉鎮基層工作或者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每年遴選1000名基層管理人才、1000名基層專業技術人才、1000名基層創新創業人才,納入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后備人才庫,在職務晉升、職稱評聘時作為重點人選。
研究所:
并非學歷高就是人才
適合的才是人才
對于上述所說的激勵農科生去基層問題,全國人大代表、菏澤農業科學院大豆研究所所長王秋玲有著深刻的體會。她所在的研究所只有3名科研人員,其他地方正常要配備十多名。這兩年,科研所新來了2名剛畢業的研究生,但都沒待到一年就走了,農業育種幾乎面臨“后繼無人”的困境。
但王秋玲表示,她并不責怪留不下的年輕人,因為農業育種工作太苦太累,“我們試驗田在非常偏遠的農村,面積70畝,包含4000份材料,一年至少4個月在田間,每天8到10小時,回去還要記錄分析數據。”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員,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試點。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部長通道”上也表示,注重科研成果轉化所得的收益,讓科研主體拿到那份貢獻所體現出來的報酬。這給王秋玲帶來極大希望。
“研究所盡管累,但出科研成果,培育成功的種子在市場很暢銷。這些激勵政策,對基層一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作用很大。”王秋玲說,對于人才的引進標準,她建議適當降低學歷要求、降低招聘門檻。“有的研究所招聘標準是研究生以上學歷,但很多工作本科生也能勝任,關鍵是工作態度。并不是學歷高就是人才,適合的才是人才。”
鄉村振興離不開人,建設美麗鄉村也不僅只需要高學歷人才。全國政協委員、青島市副市長欒新建議,以鄉情鄉愁為紐帶,通過政策扶持,引導一批老家在農村,事業有成的企業家、復轉軍人、事業單位人員以及其他技能人才回鄉發展,充當鄉村振興的“領頭雁”。同時,選派一批基層干部返鄉任職,著力培養一批職業農民,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王樹理則建議加強農村干部隊伍建設,讓懂專業、會操作的大學生、農技師等科技人員到基層工作,織就人才與科技相結合的網絡,給予農民有效指導,促進農村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新農人:
培養高層次農場主
當好農民帶頭人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隨著現代農業加快發展,一批高素質的農民正在成為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領頭人,加入到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中去。全國人大代表、德州臨邑縣德平鎮富民家庭農場負責人魏德東的家庭農場經營著3000多畝土地,連續多年被評為“種糧大戶”,去年底又入選“全國十佳農民”。作為新型職業農民中的領軍人物,他在引領當地農業一產、三產融合發展和帶頭致富方面值得學習、借鑒。
“農民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做一產能做好,但要做好一二三產融合,就困難了。”魏德東認為,目前快速發展的家庭農場面臨著自身發展動力不足、人才技術缺乏、經營水平不高等不少問題,人才振興至關重要。
他建議,充分發揮家庭農場的輻射帶動作用。“培養高層次農場主,當好農民帶頭人,才能充分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全國家庭農場由‘量’到‘質’轉變。”
去年,山東省人社廳出臺《推進鄉村人才振興若干措施》,首次提出建立職業農民職稱制度。“我高中畢業函授大專文憑,農村很多‘土專家’也一樣。”魏德東說,現在不受學歷、所學專業限制,暢通農民評職稱通道,讓農民也像教師、工人一樣,變成了體面的職業。
“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承擔基層農技人員培訓任務,已有7年,每年培訓400多人,圍繞當地農業主導產業、重點產業和特色產業,對基層農技人員進行系統的崗位技能培訓。”讓鄉村這塊“洼地”增高,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科研開發管理處處長孔怡建議,也可以發揮科研院所優勢開展科技培訓,切實提升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工作素養,引導推廣骨干人才掌握新型農技推廣和農民培訓方式方法,培養農技人才助力鄉村振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特派記者崔巖范佳 張阿鳳 董昊騫 韓曉婉 陳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