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19-05-06 14:29:05
膠東在線5月6日訊(記者 鄔勇 通訊員 溫馨)近年來,在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雙輪推動下,我國水環境監測領域獲得了快速發展,相繼涌現出了一大批從事水環境監測的知名企業。其中,不乏一些具有超前戰略眼光和強烈創新意識的企業,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加持下,精準布局,積極向服務型智能制造轉型升級,從而迅速占領了智能經濟時代的價值新高地。4月25日,萊山區工信局攜手膠東在線“智能制造看煙臺”媒體采訪活動走進山東東潤儀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距離探訪"東潤智慧"在水環境監測與管控等方面取得的科技成果。
東潤儀表
精準感知 打通水環境監測的“數據孤島”
魚缸中含氧量過低,安裝在水缸中的傳感器會自動“感知”并迅速啟動制氧泵給水中自動加氧,金魚始終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正常的含氧水環境里。這一場景,在喜歡養金魚的家庭中會經常遇見。在這里,我們不得不提到“感知神器”:傳感器。一般來說,傳感器是采集各類數據的終端設備,它們被廣泛運用于智慧海洋、智慧水務、智慧水產、智能工廠、智慧家庭等領域,是實現萬物互聯與人工智能的基石。如果把物聯網比作神經網絡,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比作大腦,那么傳感器則是神經元,隨時隨地的感知人、物、機的各種狀態與變化。
由于水環境監測涉及的應用領域比較多,包括地表水、江河湖海地下水、城市污水等,對于傳感器來說,不同的應用環境會面臨不同的挑戰。以海洋環境、海洋牧場監測與管控為例,傳感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生物附著與海水腐蝕。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海岸、島礁畔的巖石,常年累月的附著了大量海洋生物,如凝結的鋼鐵一般堅硬。針對這個問題,東潤儀表跟山東大學設立專項研究課題,研發了紫外燈頻譜照射裝置,很好的解決了這個難題。
地表水自動監測站
走進東潤儀表創新成果展廳,展臺上的光學傳感器、物化傳感器以及各類水環境在線監測儀器和物(液)位儀表,立即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力。“在地表水、黑臭河治理、海洋環境保護比較火的市場,東潤儀表的紫外光吸收法,全光譜傳感器,在水環境監測方面將來會是很大的一個應用趨勢,因為沒有二次污染,可以連續測量不用、維護間隔周期長、簡便快捷,很多用戶對這個產品很感興趣,可以說,這個產品引領了傳感器應用的一次新潮流。”東潤儀表工作人員介紹。東潤儀表不僅注重硬件研發,在計算機物聯網軟件的開發和應用上也積累了大批成果。可以說,軟硬件融合創新與應用,是東潤在同行業中的提升核心品牌價值的重要體現。在此基礎上,運用先進的物聯網、云計算及移動技術打破“信息孤島”,充分挖掘大數據價值,為水利、水務與水環境的開發、建設、保護提供決策信息,是水環境監測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也是東潤儀表的重要發力點。
數據智能 讀懂水資源價值的“生命脈動”
在科技部門、工信部門政策推動下,國產品牌傳感器也在“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其可靠性、精確度、耐用性、抗干擾性、維護難易度等關鍵技術逐漸媲美國際知名品牌。在此基礎上,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邊緣計算、人工智能、機理模型、數字孿生等新技術群落的爆發性和融合性發展,數據的沉淀、算力的提升、算法的革新以及網絡設施的完善,水環境監測領域迎來了新一輪變革。
以董事長馬正先生為掌舵人的東潤儀表緊跟市場發展的脈搏,在物聯網軟件的開發和應用方面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特別是水質傳感器在物聯網應用方面獲得了一個比較強有力的發展。精準的傳感器、監測儀器與物聯網、大數據管理平臺,構成了水環境監測的“數據智能”應用。以入海口水質監測為例,當河水流經入海口時,各種傳感器、監測儀器實時“感知”水質數據,通過傳輸模塊上傳至監測平臺,經大數據處理、分析,可得出水污染狀況、污水排放時段,并可得出相關決策,輔助相關部門治理、改善水環境,還可以協助上下游部門厘清責任,定向治理。
監測浮標
“數據智能”在水環境監測方面的應用最典型的代表是海洋牧場。通過傳感器、水下攝像頭等終端物聯網設備,采集魚類的行為、水質、溫度、溶氧、鹽度等數據,數據傳輸到監測平臺,經處理分析后,得出相關結論,再結合水產專家指導建議,做出決策,可實現對海洋牧場中各類指標的預測和優化,例如優化投餌量、泵氧量、疾病防治等,確保魚類健康成長。從長遠來看,可實現一種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
“在海洋牧場大數據中心屏幕上,實時顯示了溫度、溶氧、鹽度等數據,讓人們對海洋實時情況可視、可測、可控、可預警。可以說,在線實時更新的數據,清晰的展現了物聯網傳感設備“感知”各類水環境并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遠程實時監測的神奇魅力,為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和海洋牧場生態養殖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為數字海洋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東潤儀表總裁助理張君說。
從整個水環境監測領域來說,目前,“數據智能”的應用還處在發展階段。例如,大多數水環境遠程監測平臺,主要還是數據分析與專家協同,判斷并做出決策。而要達到網絡協同化、設備智能化、流程自動化,實現人工智能完全自主判斷并決策,最終形成業務流程閉環,還需要要一段時間。我們設想一下,在未來,更理想的“數據智能”應用是,以數據驅動為核心,通過智能互聯,構建出企業產品、客戶全生命周期的模式。仍以海洋牧場為例,技術研發、生產養殖、市場、銷售、服務等多個核心環節對應相關業務系統,做到無縫銜接,形成完整的業務閉環;多個核心環節的數據統一匯聚在大數據管理中心,通過大數據中心的“算力”、“算法”輸出分析結果。最終,這些結果以可視化的圖標、圖像等展示方式,借助PC、手機、VR/AR設備、大屏幕、智能沙盤等交互終端呈現在企業級綜合管控中心,為企業智能判斷和決策提供支撐,甚至實現人工智能自主判斷、自動決策,真正做到“深度洞察業務,推動精細決策”。形象的說,“數據智能”讀懂并深諳水資源價值“生命脈動”,讓各個應用場景更清晰、更精準、更智能。可以說,大數據智能化賦予了物聯網真正的力量,通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做出預判與決策,傳感器采集的海量數據才有了價值。
媒體觀察:以創新驅動發展 加快布局“海洋經濟”是大勢所趨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環境治理,尤其是“水十條”“河長制”等政策的出臺,對水環境監測產品及服務的市場需求日益增多,為從事水環境監測的企業提供了一個非常大的發展機遇。
煙臺是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一帶一路”重要支點城市和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核”之一,正在加快建設制造業強市、海洋經濟大市、宜業宜居宜游城市和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煙臺在發展海洋經濟中很注重可持續發展。比如海洋牧場,充分應用“數據智能”,一方面實現了海洋經濟的高質量增長;一方面可對海洋生態進行修復,創造了立體化生態養殖模式,培育、豐富海洋生物資源,讓海洋發揮更大價值。
據悉,截至2018年末,煙臺已建成百萬畝海洋牧場,規模全國最大;全市封閉循環水養殖面積達到30萬平方米;全市水產種苗業實現產值29億元,繼續保持全省領先。
人間四月天,春光正好,春潮涌動,創意無限,這座黃海之濱的明珠之城,聚焦海洋制造工業、海洋牧場、海洋醫藥、海洋旅游等產業領域,采取了諸如積極推進智能制造、大力扶持先進海洋項目落地、引進高層次人才戰略、產學研融合創新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多方位、穩步伐、高效率進行布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如今,煙臺正以弄潮兒向濤頭立的姿態,在經略海洋的舞臺上織就藍色夢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