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網
2020-03-16 07:13:03
魯網3月16日訊 從1月25日匆匆忙忙奔赴戰場,到接收突如其來的第一個患者,再到吹響勝利的第一聲號角……回望一個多月來在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抗疫經歷,楊汝燕覺得就像夢一樣。期間,楊汝燕曾為患者病情的反復而難過,也為看到患者出院時的笑臉而欣慰,還為收到患者的肯定和認可而感動。她說,櫻花開了,春天已經來了,勝利的號角已經吹響了。
在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日子里,楊汝燕與隊員們相互勉勵,堅守崗位盡職盡責,為勝利而戰。受訪者供圖
隨時待命奔赴戰場
時間倒回至1月25日晚上七點半左右。當時正在加班的楊汝燕突然接到醫院電話:馬上趕往遙墻機場,乘坐九點的包機,馳援湖北抗擊疫情。
作為山東省胸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七病區的護士長,十多年來,每年春節,楊汝燕都是在醫院和病毒、流感一起度過。今年她早就做好了打算,準備春節時好好陪陪父母,再回老家去看望一下患病在床的公公。但隨著疫情的發展,楊汝燕的計劃再次泡湯,她早就寫了請戰書,做好了隨時待命馳援的準備。
但讓楊汝燕沒想到的是,命令來的這么緊急,她的出征這樣匆忙。
1月25日,從一大早到下午三點,楊汝燕一直在科室里忙碌著。“忙完回到我媽家,聽說我還沒吃午飯,媽媽特意給我煮了水餃。”當天五點半,楊汝燕還要去醫院加班,她告訴媽媽得晚點才能回來,讓媽媽別擔心。“沒想到,這一加班就加到了黃岡。”
“說實話,當時腦子里一片空白,還以為是在演練,要考驗我的應急能力呢。”現在回想起來,楊汝燕都覺得像做夢一樣。離飛機起飛還剩一個多小時,來不及回家整理行囊,來不及跟家人告別,只是跟同事匆匆交代了幾句,楊汝燕就直奔機場,踏上了奔赴湖北的征途。
楊汝燕的兒子今年就要高考,路上她給兒子打了電話,囑咐他好好學習。“醫院同事領導也打電話叮囑我做好防護,不要大意。”楊汝燕說,直到在飛機上坐下的那一刻,她才算放下心來,才有空審視自己,琢磨到了前線該怎么做。
突如其來的第一位患者
原計劃今年5月份才開始啟用的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就是山東省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抗擊疫情的戰場。但當醫療隊到達時,那里無異于一片建筑工地,完全不具備接收條件。
“1月26日凌晨兩點半到達黃岡;1月27日上午培訓,下午第一次到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考察,晚上第二次考察,開始動工重整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1月28日晚上10點左右開始收治患者……”楊汝燕說,作為先鋒隊的他們,就這樣“白手起家”,投入到了戰斗中。
而作為普通護理組的組長,楊汝燕坦言壓力特別大。“壓力首先來自于管理。組里46位護理人員,來自省內多家醫院,沒有一個認識的。”起初,對于每個人的護理經驗、工作能力等,楊汝燕一點都不了解,在分組時她必須要考慮人員的組合搭配。
雖然醫療隊隊員大都來自三甲醫院,但其中很多人都沒有過疫情防控的實戰經驗,對于類似傳染性疾病的防護接觸也不多。而新冠肺炎又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如何避免醫護人員的感染,便成了楊汝燕最關注的事情。“人家都說摸著石頭過河,我們是連石頭都沒得摸,只能盡量往多里想,往多里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遇到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1月28日晚上,當楊汝燕從東區到西區,做接收前最后的檢查時,她突然看到有一個人已經來到了病區。“他手里拿著簡單的物品,就站在那里,我讓他在那等著,不要動。”出于醫護人員的警覺,楊汝燕問明,他是聽說這里醫療隊開始接收患者了,就自己來了。“趕緊聯系同事,讓他們都做好防護,派人來把他接到病房。”從那時起,楊汝燕意識到,真正的戰斗打響了,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兒。
吹響勝利的第一聲號角
“悶熱憋喘,缺氧頭暈,臉頰被壓的生疼,一個班4個小時下來,恨不能一把扯下防護服。”楊汝燕說,最累最苦的時候是剛開始的一兩個周。“接收的患者年齡都比較大,再加上山東話和黃岡話的差異,交流起來很費勁兒。”
楊汝燕笑稱那時是“吼叫式”服務,一句話要說很多遍才能聽得懂,不僅醫護人員這樣,患者也是如此。一天天的下來,很多人的嗓子都啞了,楊汝燕也是。“為了減少防護服的穿脫和浪費,每次進病區都盡量少喝水甚至不喝水。”楊汝燕本來就有多年的咽炎,再加上跟患者說話多,她的嗓子又疼又啞。
在黃岡抗疫期間,楊汝燕面部過敏的老毛病又犯了。2013年,楊汝燕曾到泰安、棗莊參加過H7N9禽流感的應急救治工作,而也是從那時起,她就留下了面部皮膚過敏的后遺癥。“臉上起濕疹,一片片的紅,又疼又癢,試過多種方法都不見效,一直到2017年才有所好轉。”楊汝燕說,“跟以前相比,現在輕多了,一周左右就好了。”
對于楊汝燕來說,最難受的時候,則是看著患者病情由輕轉重,自己卻無能為力時。“有一位患者突然憋喘到說不出話,盡管醫護人員給他調試了儀器參數,他的氧飽和度一度也好轉了,但最后,他還是被轉到了重癥監護室。”從醫二十多年,楊汝燕說,她已見慣了重癥監護病房里的生離死別,但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看到患者病情急劇轉變,她的心里有著說不出的難受。
“一直到2月4日,第一位患者康復出院,無論是對醫護人員還是對患者,都是莫大的鼓舞。”楊汝燕說,那無異于勝利的第一聲號角,讓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
醫患彼此感動著
“你回來了”“又看到你了”……
3月7日,楊汝燕結束休整重返戰場,雖然已不是最初那個病區,原來的患者也已轉走一批,但病房里,依然能聽到“老病號”的問候聲。“相處一個月,彼此都已成了熟人。”
楊汝燕說,在病區里聽到最多的就是患者的感謝。“隔離病區里患者身份各異,有一家三口、有父女、有夫妻。其中很多年齡大的患者,家人不在身邊,生活無法自理,飲食起居、吃喝拉撒全由護理人員來做,包括大小便等。”楊汝燕說,所有的一切,患者也都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很多患者都說這是兒女該做的事情,為此他們感到很愧疚,很不好意思。
“你想不想刮刮胡子,那樣看上去會精神很多,也顯得年輕。”看到患者許久不曾刮胡子,楊汝燕主動詢問道。轉天,楊汝燕從酒店里把刮胡刀帶給患者時,他眼中的欣喜,楊汝燕說她會永遠記得。“臨出院時,他女兒還特意擁抱了我。”
類似的感動,病房里幾乎每天都在上演,醫護人員和患者彼此感動著。
“有一位患者,是一位退休的數學老師,第一次主動跟我聊天,就是祝福我兒子高考金榜題名。”近日來,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康復患者越來越多,工作強度相對來說也輕了一些,想到就要高考的兒子,楊汝燕便在防護服上寫下了祝福的話。“沒想到,患者看到后竟主動跟我聊了起來。”患者的話讓楊汝燕感動了許久。(據山東商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