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老年生活報
2025-01-13 09:25:01
原標題:青島天后宮
來源:老年生活報
原標題:青島天后宮
來源:老年生活報
◎魏書訓
青島天后宮,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太平路,始建于明成化三年,崇禎十七年擴建,清雍正后多次重修。1996年為青島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重修,現為青島市區最早的中國傳統古廟宇建筑。
天后宮所供奉的媽祖即天后,在古代,航海技術不發達,在海上作業的漁民往往很難預防變幻莫測的惡劣氣候帶來的災難,于是紛紛求助于媽祖保佑且十分靈驗。因此她是漁民心中的保護神,深受民眾特別是沿海漁民的愛戴。
據《太清宮志》載,明萬歷年間,由胡家莊的“胡善士”捐施土地,建成天后宮圣母殿三間和龍王、財神兩配殿。明末崇禎十七年,又由主持道人宿義明募集款項,進行了維修和擴建。
據記載,清同治元年,在山東建立了東海關,同治四年在青島口建立了分關,其時天后宮香火日漸興旺。為此于同年6月,又一次重修天后宮,并加建了戲樓。戲樓的增建,使天后宮氣魄更加宏大,成為青島口一處熱鬧非凡的民俗文娛道場。
據廟內現存碑記記載,同治十三年再次重修,碑記詳載了當時來天后宮敬拜天后的旅客商人云集,此時的天后宮之地已成為較為繁榮的海港了。
光緒二十四年,天后宮又購置香火地20畝,規模越來越大,今太平路小學一帶亦屬廟產范圍。后又多次擴建,天后宮已成為蔚為壯觀的香火勝地。
天后宮在“文革”中受到沖擊。1996年初,青島市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關于盡快維修并合理利用天后宮》的1號議案,市政府撥款按原貌修復,并辟為青島市民俗博物館。1998年對外開放。正殿供奉的馬祖木雕,是青島派員專程赴福建湄洲,選用上好整棵香樟木,在本地請雕塑家精雕細刻而成,天后雕像高2.8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香樟木天后雕像之一。
從此,天后宮恢復了每年正月的新正廟會,成為集傳統文化、民俗文化、民間信仰及文藝傳承等于一體的民間文化活動。如今的青島天后宮,不但已經成為青島一處媽祖文化打卡文旅勝地,而且也成為一處與海外馬祖文化交流、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的勝地廣受好評載入史冊。
(作者系青島市文物局原局長、作家、文史專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