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5-04-04 12:08:04
原標題:山東一線故事 | 海上“春耕”即景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山東一線故事 | 海上“春耕”即景
來源:大眾日報
4月2日早上7點,在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經海006號”深遠海智能養殖平臺上灑滿了陽光,養殖技術人員王殿超身著救生衣,穿過鋼鐵廊橋。
“海水水溫突破5.5℃,這群‘山東版三文魚’海水虹鱒,要加大投喂量了。”話音剛落,他將餌料撒向網箱,“早上魚不活躍,需要拋撒餌料,到了下午,就可以用智能投餌機投喂了。”
總控室內,水下4個攝像頭傳回實時畫面:約14萬尾虹鱒魚如流動的綢緞,正在8—10米水層擺尾。“春季水溫回升,虹鱒魚比較貪吃,一天要投喂2.2噸餌料。”王殿超說。
目前,這批虹鱒魚已經長至3公斤左右。“深海的‘春耕’比陸地要晚些,到4月中旬,海水平均溫度再升高1度,投喂量將是現在的2倍。”王殿超說,成魚一般在3.5—4公斤,5月將是虹鱒魚長得最快的時候,6月中旬至7月便是收獲期了。
春天,不僅是春耕備耕的季節,也是漁民收獲的季節。
“春天是咱海上人的‘搶收季’。”長島樂園村村民欒建國裹緊沖鋒衣,踩著沾滿鹽漬的膠鞋登上漁船,和同伴一起前往村合作社4000多畝的牡蠣養殖區,查看三倍體牡蠣的長勢。
浪頭拍打著船舷,欒建國在搖晃的船上卻如履平地,單膝跪在濕滑的甲板上分揀牡蠣。他左手托住牡蠣殼,右手持特制刀具,“啪”的一聲,肥厚的貝肉滑落掌心。“牡蠣要趁著肥美的時候收,今年會有個好收成!”
樂園村黨支部書記于慶東介紹,自牡蠣合作社成立后,牡蠣養殖收益更好,一年毛收入200多萬元。
再過半個多月,牡蠣的“春耕”時節便要到了。“4月中下旬,我們就會著手培育牡蠣苗,將那些附著著牡蠣苗的扇貝殼串成串,懸掛在海中的‘養殖架’上。等到10月,這些牡蠣苗就能長成1兩左右的小牡蠣,那時我們再把它們放進籠子里,繼續掛在海里養殖。”于慶東娓娓道來,牡蠣的“耕種”與收獲,就這樣年復一年,周而復始。(記者 邢金鈺 通訊員 聶英杰)(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