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全面反映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的生動實踐,山東廣播電視臺傾力打造了五集紀錄片《大遷建》。真實記錄灘區干部群眾勠力同心、攻堅克難,向世代為害的“黃患”發起挑戰,通過村居遷建、防洪安居以及產業扶貧等一系列治本舉措,徹底改變60萬灘區百姓苦難命運,譜就新時代灘區群眾脫貧奔小康的恢弘史詩。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0日訊 黃河在菏澤大灘區內肆意擺動,灘區群眾為了安居夢艱難地繁衍生息。黃河在經過菏澤后,卻被一股力量阻擋,被迫改道,這就是泰山。繞過泰山,黃河流經了一個極為特殊的地區——東平湖蓄滯洪區。
東平湖連接山東省的濟南市、淄博市、泰安市、濟寧市,與聊城市隔黃河相望。發源于泰山山脈的大汶河流經東平湖匯入黃河,大汶河也是黃河山東段的唯一支流。一如當年梁山好漢一般義薄云天的英雄氣概,東平湖特殊的地理位置,讓這里的灘區人民也創造了不少傳奇的故事。
1982年8月2日,河南省內花園口站出現153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黃河下游灘區全部進水,山東艾山以下窄河道的防洪壓力巨大,而壓力最大的承受者便是東平湖蓄滯洪區。
因為有1958年特大洪水分洪的先例,讓東平湖承擔分洪任務的方案再次被提出。8月3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萬里在北京召集水電部和山東、河南兩省省長共同研究黃河汛情,權衡利弊后,最終決定用東平湖實施分洪。接到命令后,分洪指揮部兵分兩路,一路檢修設備,反復進行提閘試驗;另一路則要在48小時內,把分洪可能涉及地區的29000人全部轉移。
對口安置工作緊張有序進行,8月6日22時06分,第一道閘林辛進湖閘開啟,東平湖分洪正式啟動。8月7日11時,上游洪水形勢不減,東平湖蓄滯洪區隨即開啟了第二道閘十里堡閘分洪。至8月9日23時,濟南濼口段洪峰達到安全水位后,兩個分洪閘口才關閉,整個分洪歷時三個晝夜。
山東黃河河務局東平湖管理局原總工程師張鎖厚稱,這次一共分洪了4億立方米水,進沙子420萬噸,沙化土地6000多畝。“6000多畝土地,失去了耕地的長莊稼的性能了,就是荒蕪了、沙化了”。
閃電新聞記者 劉皓天 編輯 張潔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