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我那稱兄道弟的大楊樹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厲彥林

2024-12-28 15:20:12

原標題:我那稱兄道弟的大楊樹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我那稱兄道弟的大楊樹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我又站在那棵大楊樹下,陽光從稀疏的樹蔭間落下,幾只喜鵲邊飛舞,邊“喳喳”叫著,好似迎接久別的兄弟回家一樣。四十多年前,我們就稱兄道弟,如今它們依然留守在原地,見證著歲月的變遷。

時光穿梭,記憶凝固。地處山東莒南縣老城區的莒南縣委原辦公大院,承載了幾代人記憶,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被改造成城市休閑的口袋公園——“時光公園”。而大門口的四棵大楊樹、辦公樓前的桂花樹和縣檔案館依然在那里,讓我感到親切和感動。

2023年初春,我回莒南參加“高鄉書院”落成典禮儀式。那天清晨,我早早起床,在微寒的晨風中,邁進莒南縣委曾經的辦公大院。周圍居民還在睡夢中,只有個別忙碌的商販,點燃這座小城的煙火氣。辦公樓已經搬空,即將被拆除,我跑上四樓的辦公室,推開門,仔細凝望我曾經辦公的地方,用手機拍了幾張照片。想起此前我的對桌同事、山東大學何中華教授發來的短視頻《再見,“老莒南大院”》,回憶涌上心頭。

1982年7月1日,莒南縣委機關和縣政府機關辦公地點分開,縣委搬至新建路與人民路交叉處。次年,統一購來二十株楊樹苗,四棵最大的栽在了大門兩側,像身材挺拔的哨兵,守候人來人往,歲月枯榮。

自1984年,我在莒南縣委宣傳部工作了三年。那時,因機構改革,我們幾個青年人被調進縣委機關。我們都對茅盾先生的散文《白楊禮贊》倒背如流,“它在西北極普遍,不被人重視,就跟北方農民相似;它有極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也跟北方的農民相似……”站在這些樹干有碗口粗的楊樹下,我們相互留下青春約定:“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根扎大地,堅守向往藍天的信仰,彼此相互依靠和呵護,健康成長。

我在農村求學時,把進縣城作為人生的首要目標之一。那時,鄉下人心目的城市就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我剛到縣城讀書時,見到稀疏的樓房,經常駐足數數樓層數,過過眼癮。懷揣夢想的青年人,談天說地,沖勁十足,享受著愛和被愛的執著與快樂,沐浴時代的陽光雨露,充滿熱情地學習、工作和生活。

當年,我們都是騎自行車上班。清晨,“丁零,丁零——”一輛輛自行車匆匆而過,身后是早餐鋪的吆喝聲。最動聽的是炸油條“嗞嗞”的聲響,一股誘人的香氣飄蕩入鼻。早餐店的桌子從屋里擺到了馬路邊,坐著吃早餐的多是年長者,青年人手抓油條、饅頭、煎餅,邊走邊吃。路邊的小商店、小飯館的老板與顧客彼此熟悉,不時還打打嘴仗,其樂融融。

改造后的“時光公園”設計了一座“時光之門”雕塑,雕塑北側的景觀墻,印刻著莒南縣從舊石器時期以來的歷史文化。短短數十年,我們從牛拉驢推的農耕時代、工業時代,跨入了信息時代。老檔案館周邊的幾塊牌匾,展示著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同志對莒南縣高家柳溝、王家坊前、厲家寨等全國先進典型的批示。莒南縣是沂蒙革命老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戰時期曾是山東省的政治、軍事指揮中心和文化中心,被譽為“齊魯紅都”、山東的“小延安”,擁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傳統。這里工作作風簡樸,干部與群眾親,與百姓近。

記得一個夏天的星期六晚上,我接到縣委書記秘書通知,讓我第二天陪同書記到庫區調研。這是我第一次跟隨縣委書記出差,心里既興奮又不免忐忑。第二天一早,我就騎上自行車到了縣委大院,站在大楊樹底下等。書記只帶了他的秘書和我這位新聞干事,直奔陡山水庫里面的山西頭村,調研該村架橋通路的問題。中午,我們三人坐在農戶小院的杏樹底下,喝了頓缺鹽的羊肉湯。我很受教育和感動,回來當即寫了一篇新聞稿。

彈指一揮間,小城伴隨時代發展愈加繁華,人生風景輾轉變換。我已經走過青年、壯年,開始享受晚年退休生活,開啟人生“下半場”。在這近五十年的工齡中,難以忘懷這座大院里的領導和同事,包括門衛老大爺,感恩平常的一舉一動、平凡的一言一行,還有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對小縣城的牽掛與眷戀,悄無聲息地融入了我的血液,不知不覺滲透進我的人生旅程。

再一次邁進這座院落,許多人和事都已擦肩而過,但大楊樹卻成為美好的標記。它們如此高大,棵棵兩摟多粗,根深枝茂。其中一棵樹上有兩個很大的喜鵲窩,我瞅了半天沒望見久違的喜鵲,心想可能外出覓食了吧。楊樹默默站在那,仿佛聽清了我的腳步聲。雖然沒說一句話,但新長的綠葉,分明是無數傾聽的耳朵。

時光羅盤里,每一個生命都是詩意的棲居與相互成就,人和樹更是如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全球生態治理的中國貢獻

中國最大沙漠實現3046公里生態屏障全面鎖邊“合龍”,聯合國世界地質公園增添6個來自中國的“新成員”,中國科學家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詳細]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4-12-28

在直播間里找工作漸成常態

本報訊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在京舉行研討會,相關課題組就《就業公共服務領域直播帶崗發展報告》進行了介紹。報告指出在各地...[詳細]
工人日報 2024-12-28

新僑商當抓住“一帶一路”新機遇

本報訊近日,2024中國僑聯新僑創新創業聯盟理事大會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中國僑聯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僑聯高度重視僑界創新創業工作,把僑...[詳細]
人民政協報 2024-12-28

種業振興,資源基礎更堅實(大數據觀察)

核心閱讀歷時3年,投入150萬名普查人員、累計行程6300萬公里,首次開展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首次查清青藏高原區域畜禽遺傳資源本底、首次...[詳細]
人民日報 2024-12-28

濰坊寒亭經偵嚴打涉企犯罪

本報訊記者林珊、通訊員孫振偉報道 今年以來,山東省濰坊市公安局寒亭分局經偵大隊把握重點,深耕主業,扎實開展打擊經濟類詐騙犯罪和中小...[詳細]
人民公安報 2024-12-28

多措并舉探索基層黨建引領鄉村發展新路徑

如何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通過抓黨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打造“紅邑尚品”農村基層黨建示范片區,通過黨建聯盟,把黨...[詳細]
農民日報 2024-12-28

關于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路徑的建議

賡續農耕文明、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性、基礎性工作。筆者團隊赴東中西部選點調研,深入總結“志愿+信用”的山東...[詳細]
農民日報 2024-12-28

這塊“金字招牌”,成色為何足?

回到故鄉,與三五好友一同探尋兒時的滋味;走親訪友,精心備置的農貨是表達心意的絕佳紐帶;步入廚房,用優質放心的食材為家人烹飪一桌美味...[詳細]
農民日報 2024-12-28

依托美術教學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教材、走進課堂、走進學校,是豐富中小學美術教學內容和...[詳細]
中國教育報 2024-12-28

單縣開展肉類市場凌晨專項檢查行動

本報訊12月25日凌晨,山東省單縣市場監管局對生鮮肉集中交易的劉海市場開展突擊檢查。同時,運用專業設備對肉類水分含量和肉源性成分進行檢...[詳細]
中國市場監管報 2024-12-28

山東纖監中心舉辦新疆監管棉公檢現場崗位競賽活動

本報訊日前,山東省纖維質量監測中心組織開展的2024年新疆監管棉公檢現場“提技能展風采”棉花檢驗崗位競賽活動成績揭曉。評委綜合競賽用時...[詳細]
中國市場監管報 2024-12-28

濟南市落實240小時外國人過境免簽政策

12月27日,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落實240小時外國人過境免簽政策新聞發布會。據了解,濟南市口岸物流辦聯合相關部門,圍繞促進國際交流合作...[詳細]
中國日報網 2024-12-27

山東泰安:岱廟街道東湖社區舉行“泰山協商”表彰盛會

2024年12月20日,岱廟街道東湖社區成功舉辦了“2024年度‘泰山協商’評先樹優表彰大會暨年終文藝匯演”。本次活動由岱廟街道政協聯合東湖社...[詳細]
央廣網山東頻道 2024-12-27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