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探尋社會工作專業課程思政育人路徑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楊超 尚金意

2025-02-28 08:54:02

原標題:探尋社會工作專業課程思政育人路徑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探尋社會工作專業課程思政育人路徑

來源:中國教育報

課程思政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與各類課程的簡單疊加,而是兩者的深度融合。臨沂大學社會工作專業自2002年獲批招生以來,不斷探索優化課程思政的方式方法,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在實踐過程中形成了基于“兩本兩聯”的課程思政育人路徑。

以方法教育為本

激活學生內生動力

臨沂大學認為,在信息時代,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學校應當教會他們掌握知識生產的方法,才能使其在知識的汪洋中有所洞見。學校開設的社會工作專業是一門以助人自助為理念、回應人與社會多元問題的應用社會科學,其專業知識更新迅速,教師需要持續學習。臨沂大學社會工作專業教師團隊定期開展專業教育教學研討會,結合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逐漸達成共識,認識到社會工作專業思政育人之本并不在于知識本身的灌輸,而在于適應信息化社會,以知識生成方法為本,帶領學生走上社會工作專業知識生成之路,從而激活學生內生動力,實現專業認同、價值認同與社會認同。

通過集體備課、頭腦風暴等方式,臨沂大學社會工作專業教學團隊逐漸找到跨學科、跨領域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理解知識生產及其意義。在“社會工作理論”核心課程的教授中,臨沂大學社會工作專業教學團隊并沒有簡單地從概念到概念,而是嘗試透析所有理論背后的一面。例如,將中西方文化中關于人的理論思想通過分類法融匯在一起,在思想碰撞中讓學生了然和明悟知識的生產和應用過程。由此,學生在書本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了社會工作知識的來源方法,明白了是什么知識,更明白了為什么如此。通過打破理論派系界限,學生在恍然頓悟中消除了過往知識的瓶頸,感受到知識的魅力,也在廣闊的視野中理解社會工作專業的位置與價值,感受到不同專業孜孜不倦追求社會正義的訴求,增進了專業認同。

聚焦專業根本問題

培養學生責任感

社會工作專業有著強烈的社會關懷感,專業人才被稱為社會工程師、社會醫生。為回應眾多社會問題,臨沂大學社會工作專業課程模塊既提供一般性價值倫理教育,也包括具體人群和領域問題診斷與化解的方法體系。學生將這套知識體系融會貫通并不容易。通過與學生開展座談會、個案觀察和訪談,臨沂大學社會工作專業教學團隊發現有的學生對浩瀚的知識、多元的案例產生倦怠心理。基于此,社會工作專業以此形成專門的教學改革課題,通過專家拜訪、團隊研討,認識到應抓住諸多問題背后的根本問題,由此牽引和打通知識傳授、價值引導與專業實踐。

臨沂大學社會工作專業教學團隊認識到,社會工作專業課程思政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臨沂大學社會工作專業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之作為各門課程共同的育人主線,從不同的理論角度、不同人群和領域的實踐案例育人,實現分散育人與共性育人的融合。例如,在學習“個案工作”課程中,社會工作專業教師帶領學生重思生命在生物和社會兩個層面的獨特意義,從方法層面學習如何平衡自我與他人之間的關系,重塑生命責任感。多元課程既有側重點,又圍繞自我和他人的關系這一問題共同發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聯結課堂與生活

助推學生全人格成長

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在于育人者。臨沂大學社會工作專業注重通過專業知識促進教師團隊成長,通過開展團體輔導、創辦專業機構、聯合科研等多種方式,促進社會工作專業知識體系在教師自身的內化。教師在課堂上是一名社會工作專業教育者,在與學生相處的課外生活中則作為一名優秀的社會工作者,以雙重角色助推學生全人格成長。

從入學伊始,臨沂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的教師便組織開展入學教育,啟發學生的專業認知。面向專業新生開設“新生成長性小組”等,指導高年級學生參與社會工作專業社團活動,利用所學專業知識服務新生,幫助新生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工作專業的魅力。此外,臨沂大學社會工作專業還為每名學生配備了學業導師,輔之以社會工作專業科班輔導員、班主任,搭建課堂內外成長支持團隊。日常則通過個別談話、聯結資源、主動幫教等方式幫助學生成長。針對學生的共性問題,則由專業負責人牽頭、帶動學生參與化解難題。例如,臨沂大學社會工作專業教師發現有的學生平時表現優秀卻因擇校失誤無法成功考取研究生,為此組織編寫了《社會工作專業碩士擇校指南》,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

聯通知識與實踐

言傳身教育人

針對課程知識內容,臨沂大學社會工作專業全體教師承擔了教學改革課題。通過剖析課程內容,尋求章節內容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形成固化的教學設計,并進行動態優化。為避免學習淪為膚淺的口耳之學,臨沂大學社會工作專業探索豐富多樣的課程思政育人模式,推崇“軟融合”。教師通過案例教學法、短視頻插播、翻轉課堂、設置實踐調查任務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形成學習內驅力?;谡n程思政教學實踐,臨沂大學社會工作專業教學團隊專門組織出版了課程思政設計、課程思政案例集。

除了知識言傳外,教師本身的素養及行動往往更能在無聲中深刻地影響學生。臨沂大學社會工作專業強調育人者先自育,教師要提升自身修養,通過言傳身教踐行“以生命影響生命”的理念。臨沂大學社會工作專業教師自主創辦了非營利性的社會工作機構,教師帶頭、學生參與開展省市級示范服務項目。例如,為更好保護留守孤困兒童,臨沂大學社會工作專業教學團隊帶領學生組建了“抗逆力提升小組”,并聯合當地社工站工作人員,開展了多次小組活動。同時,社會工作專業教師以身示范,組織開展多場心理疏導、關系調適等公益講座,多名學生則積極主動開展線上社會工作志愿服務,服務群眾。臨沂大學社會工作專業教學團隊通過聯通知識與實踐,讓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首先惠及自我,進而惠及他人和社會,踐行社會工作助人自助、自助助他的價值觀念。在教師的影響下,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對專業的認可度不斷提升,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楊超 尚金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且看新媒體“講述”中國年畫新故事

在所有中國傳統節日中,春節是中華民族最具生活情感與生活理想的節日,凝聚著億萬中國人的家國情懷,也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詳細]
中國教育報 2025-02-28

母親給予我的文學啟蒙

只是在淺喜涵泳的同時,我卻無端地想起了我那目不識丁的母親給予我的文學啟蒙。嗨,我一輩子九個孩子,你媽排行第七,我哪能都記得呢。這個...[詳細]
中國教育報 2025-02-28

“四維協同”培養環境類創新人才

在“雙碳”目標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背景下,青島理工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以“培養‘重品德、厚基礎、強實踐、善創新...[詳細]
中國教育報 2025-02-28

弦歌不輟青衿志 奮楫篤行譜新篇

山東省龍口崇實中學坐落在山東省龍口市絳水河畔,環境幽雅,師資雄厚,其前身是龍口第一中學東校,自1892年建校以來,已有130余年的發展歷...[詳細]
中國教育報 2025-02-28

以文化建設助力社區發展

劉維社區是民眾生活的家園,也是社會治理重要的單元。在新時代背景下,以文化建設助力社區發展,能夠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有效增強社區凝聚...[詳細]
中國文化報 2025-02-28

浙江桐鄉:從非遺“進校園”到“在校園”

本報記者李佳霖通訊員趙偉平褚紅斌藍印花布、烏鎮竹編、麥稈畫、剪紙……在開學季,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的學生收到了特別的非遺...[詳細]
中國文化報 2025-02-28

這出戲的結局觀眾說了算

本報記者孫叢叢《切西婭》演出現場山東省會大劇院供圖帷幕拉開,山東省會大劇院演藝廳化為“案發現場” 在1:1復刻的音樂劇后臺化妝間里,散...[詳細]
中國文化報 2025-02-28

紅色舞臺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建構與價值體現

潘晶作為中國舞蹈創作的重要內容,紅色革命題材的舞蹈作品不僅是舞蹈家個人意志的體現,也通過藝術的手段喚起觀眾對革命歷史和社會主義建設...[詳細]
中國文化報 2025-02-28

地方密集座談 民營經濟利好將持續釋放

近期,河南、遼寧、安徽等多地密集召開民營經濟現場會、座談會,分析研判民營經濟形勢,協調推動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記者了解到,下...[詳細]
經濟參考報 2025-02-28

七旬老人玩手機會導致近視2300度嗎?(醫點就通)

問 近日,山東一位70多歲的奶奶因視物模糊去醫院檢查,一測竟然近視2300度。孫女說奶奶每天睜開眼就玩手機,一直玩到凌晨。請問,如果每天...[詳細]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5-02-28

小城旅游有看頭

近日,中國旅游研究院與馬蜂窩聯合發布《中國魅力小城旅游研究報告》?!秷蟾妗分赋?,那些飽含歷史韻味、民族風情與人間煙火的小城,越來越...[詳細]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5-02-28

促研學游實現“研學優”

近日,在山東省濟寧市,一支支“研學游”隊伍迎著初春的陽光,開啟豐富多彩研學之旅。這里有19個集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的體驗館。同時創新...[詳細]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5-02-28

促消費,電商展現更大作為(銳財經)

近年來,直播帶貨、即時零售等電商新模式持續拓展,帶動線上消費增長作用明顯。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全國電子商務工作會議上獲悉,2024年全國網...[詳細]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5-02-28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