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5-03-10 09:26:03
原標題:我眼中的《青春之光》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我眼中的《青春之光》
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3年9月13日,離第十二套義務教育教材正式送審還有不到兩天的時間,作為教材責編的我,終于拿到了經作者本人、教材編委會和編輯室老師們合力反復打磨的《青春之光》文稿。
曾經,我對于黃文秀的了解,來自各類新聞媒體和央視曾經播出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教材選文籌備中,編委會要大家推薦書寫時代楷模人物的文章時,我按照楷模人物的名字,搜羅出許多相關的文章,其中就包括寫黃文秀的。雖然這些文字和影視的宣傳在努力地還原和呈現一個平凡而又閃閃發光的黃文秀形象,但在我心中,她仍然是一個遙遠的、陌生的、被“塑造”出來的楷模人物。
這種認知在我收到《青春之光》的文稿之后發生了變化。這是一篇四千字左右的人物傳記,而寫黃文秀故事的報告文學,篇幅常常達上萬字。這需要耐心地讀,有時面對過于詳細的細節和大量的人物,讀起來不免囫圇吞棗。考慮到這篇文章需要適配七年級學生的閱讀水平,作者祝紅蕾精心選擇黃文秀事跡中最典型、最重要的內容,盡可能用優美、精練、清淺的語言展現出來。這拉近了作品主人公和作為讀者的我之間的距離,讓我能夠一口氣讀完,迅速把握與黃文秀相關的重要信息,了解她為百坭村脫貧攻堅事業作出的諸多貢獻。由此,一個清晰明朗的黃文秀形象就“站”在我面前了。
除了讀者的身份,我還有著編輯的身份——完成這篇文章的編校工作。作為語文教材課文,它還需要匹配相應的助學內容,如預習提示、思考題、生字表、注釋、插圖……這些內容中有些是由我來完成的,比如注釋的設計和插圖的選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給“青春之光”這個標題作題注,其中需要對作品主人公黃文秀作出簡單的介紹。我反復閱讀了《黃文秀扶貧日記》等有關她個人事跡的書籍,以及《中共中央關于追授黃文秀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的決定》等她獲得表彰的文件,進一步了解她的生平經歷,以及黨和國家對她的評價。初稿寫完后,我并不滿意,總覺得篇幅冗長,信息駁雜。編輯室的老師們幫我研判,提出初稿的有些內容和課文正文有重復,不妨刪去,可以為讀者閱讀留下空間;有些信息對幫助學生閱讀作用不大,只需選取與課文正文高度相關的信息即可;黃文秀獲得的表彰很多,不妨以“七一勛章”作為代表……一個小小的注釋,經歷幾番打磨,最后精簡成短短的幾句話,卻承載著黃文秀的崇高精神,擁有沉甸甸的分量。
在進行文稿的編校整理時,我反復閱讀這篇作品。每一次我都會為她的故事而心潮澎湃。但我又有些憂慮:這篇課文的篇幅似乎還是偏長了,相較其他課文,有的篇幅只有它的一半左右;有些詞匯術語比較專業、陌生,作為成年人的我在閱讀上沒有什么困難,但七年級的學生們能否耐心地讀完這篇文章,準確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并真正理解黃文秀的精神呢?
在教材送審的試教環節,我曾前往山東濰坊,見到作者祝紅蕾老師,并和她一起在學校里聽老師們試教這一課。我的憂慮在真實的課堂上消散了。同學們非常踴躍,他們條理清晰地梳理著課文所寫的黃文秀的事跡,表達著自己對黃文秀精神的多種理解。他們讀得如此投入,對黃文秀又是如此敬佩。課后,我問起執教老師有關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印象。老師說,學生們很喜歡這篇課文,有人物、有故事,最關鍵的是,黃文秀就像一個鄰家大姐姐,他們感到她是可敬可親的。
黃文秀用生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她的故事值得被我們銘記,被歷史銘記。新入選教材的《青春之光》,一定能讓更多的青少年志存高遠,勇于擔當,用責任、奉獻定義最美的青春。
(作者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室高級編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