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報
2025-03-11 16:41:03
原標題:新質生產力引領繪就現代產業新藍圖
來源:中國商報
原標題:新質生產力引領繪就現代產業新藍圖
來源:中國商報
本報記者 趙熠如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新動能積厚成勢,傳統動能煥新升級。
新質生產力在2024年全國兩會上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過去一年來,新質生產力賦能各行各業,眾多典型案例涌現,勾勒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圖景。現在,產業鏈再度沸騰。代表委員也積極建言獻策,為新質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抓好三個重點
在3月6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表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項長期任務和系統工程。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聚焦“資金、人才、生態”,抓好三個重點。
一是抓投入,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組建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帶動地方資金、社會資本近1萬億元,聚焦硬科技、堅持長周期、提高容錯率,通過市場化方式投向科技型企業;同時,完善并購重組、份額轉讓等政策,鼓勵發展并購基金等,暢通創業投資退出渠道,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實現技術鏈、產業鏈、供應鏈的市場化重構。二是抓人才,持續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加強拔尖創新人才、緊缺科技人才培養,在實踐中造就一大批戰略科學家、優秀企業家、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三是抓生態,持續打造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出臺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構建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不斷完善包容審慎監管,努力營造充滿活力、守正創新的生態環境。
過去一年來,我國新質生產力發展取得多項成果,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撲面而來的科技感和未來感給大家帶來許多驚喜,在國內外引發高度關注。”在談及過去一年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亮點時,鄭柵潔說。
數字是最好的注解。2024年,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11位,是10年來創新力提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與此同時,研發投入也在持續加大,2024年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68%,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基礎研究經費增長10.5%,占研發經費比重為6.91%。
同時,2024年我國新興產業進一步壯大,以高端裝備、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發展態勢向好,產業體系的新支柱正在逐步形成。2024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中,智能消費設備制造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9%,其中智能車載設備制造、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等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5.1%、53.5%。
謀“新”重“質”開新局
當前,全國各地在積極擁抱新質生產力,成果豐碩。
在山東青島,碳纖維列車在地鐵1號線上崗,其整車比傳統車輛減重11%,能耗降低7%。碳纖維除了是軌道車輛輕量化的絕佳材料外,也被應用于大型飛機、運載火箭的制造中。
在安徽亳州譙城區趙橋鄉,30多臺無人機在3天左右即可完成全鄉鎮8萬畝的小麥植保作業。目前亳州共有近3000架植保無人機投入應用,而在全國,2024年植保無人機的保有量達25.1萬架,作業面積達26.7億畝次,同比增長近25%,有效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
在東北老工業基地遼寧沈陽,我國制造規模最大的數控機床生產基地的“黑燈工廠”正在進行24小時無人化作業。“‘黑燈工廠’實際上是通過應用智能化、自動化、5G+互聯網等技術,對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賦能,讓產業能夠蓬勃發展。”通用技術沈陽機床戰略和運營部部長董凌云說。
位于海南省東方臨港產業園內的明陽海南東方基地致力生產全球領先的海上風電裝備。2024年,這里下線的長度達143米的風電葉片,葉輪直徑達292米,是目前全球直徑最大的風電葉片。
加速人工智能應用
2025年伊始,DeepSeek在全球的爆火將人工智能浪潮推向新高度。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紛紛對人工智能的發展建言獻策。
對于人工智能終端產業的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表示,要健全人工智能終端標準體系,編制以用戶體驗為導向的智能化分級等系列標準,研究制定人工智能終端產品認定方法,強化國際國內標準有效銜接。同時,強化人工智能終端產業協作,構建應用協同生態,由行業組織牽頭,聯合終端廠商、應用廠商、大模型廠商等,加快構建統一的終端設備與智能應用之間的接口規范與數據格式。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建議,加快構建國產算力平臺上的自主可控大模型及產業生態,包括鼓勵基于自主可控國產算力平臺的大模型研發和應用,構建數據資源充分共享機制,專項支持基于國產算力平臺的生態體系建設。同時,系統構建 AI時代的人才畫像和培養體系,創新評價方法。具體包括,刷新 AI時代的能力素質模型,將 AI能力納入新課標;梳理全學段AI課程體系,增加AI通識課;打造AI實驗實訓場景,出臺AI實驗室建設標準。
新質生產力正推動各行各業實現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表示,把 AI的技術應用到整個生產制造供應鏈的智能化改造、升級中,可以提高質量、提升效率。另外,把 AI技術導入到產品的設計研發中,也可以大幅提升研發效率、提高技術發展的速度。
全國人大代表、伊利集團全球創新中心科學研究總監王彩云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在科技創新。當前,中國奶業正不斷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產業創新、加速產業升級。王彩云建議,關注“對奶業核心技術制約的突破”,指導、引領行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形成奶業新質生產力,推動中國奶業走向更創新、更高效和更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