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清明寄情 文明祭掃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本報記者 任歡 本報通訊員 馮嘉欣

2025-04-05 08:52:04

原標題:清明寄情 文明祭掃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清明寄情 文明祭掃

來源:光明日報

又到一年清明時。

近年來,在各地民政部門的引導下,敬獻一束鮮花、種植一棵綠樹、書寫一份思念……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文明祭掃的踐行者,用滿懷思念與愛意的方式,讓生者與逝者的對話,不再冰冷。

一束鮮花,勝過萬千。

3月底,在福建省漳州市長泰區巖溪鎮甘寨村生命公園內,黃花風鈴木燦爛綻放,金燦燦的花簇與藍天綠草相映成趣,帶來勃勃生機。

“我們特意選擇了黃花風鈴木這類清明前后開花的樹種,讓生命的更迭與自然的韻律共鳴,更好詮釋‘生命如花’的深刻寓意。”漳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來到甘肅,甘肅臥龍崗人文紀念園、蘭州市烈士陵園等多個墓園向群眾提供“鮮花換紙錢”“絲帶寫寄語”等暖心服務。

“你好,墓園倡導綠色祭掃,帶來的紙錢可以免費置換成鮮花。”工作人員一邊用朵朵鮮花換掉市民手中的紙錢等焚燒祭品,一邊向市民宣傳文明祭掃理念。

“相比過去燒紙錢、放鞭炮的方式,鮮花祭掃更加文明、安全,也更能體現對逝去親人的尊重。”前來祭掃的市民馮女士說。

以樹為碑,青草為伴。

“父親在綠樹環繞中長眠,是生命最好的歸宿。”不久前,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松嶺區生態樹葬園區祭奠時,市民孫陽撫摸著樹干動情地說。

2023年,大興安嶺地區把開展生態樹葬作為十大重點民生實事之一,在松嶺、新林、呼中3個區試點,利用林間空隙實施節地安葬,實現林地保護與殯葬需求復合利用。

松嶺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家人逝世后,家屬可以向當地民政局申請生態樹葬,園區則免除遺體火化、骨灰寄存、可降解骨灰盒及紀念牌費用,并提供全程免費服務。截至目前,已有69位逝者以生態樹葬安葬。

日前,河南省鄭州市2025年清明節節地生態葬活動在河南福壽園舉行。繁茂的綠植與繽紛的鮮花相互簇擁,189位逝者家屬在工作人員引導下,將親人骨灰安葬于綠樹之下。

“這種方式既節約喪葬開支,又讓逝者與自然融為一體,得以‘綠色安息’。”在場群眾紛紛表示。

筆墨代心,續寫深情。

“爸爸,我常常在夢中與您相見。那些夢境,如同真實一般,讓我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在夢中,您還是那么慈愛……”3月31日,位于重慶市璧山區的西郊福壽園開展了以“一封家書”為主題的祭拜活動,市民孫女士在信中潸然寫下對父親的思念。

活動現場,市民們在工作人員引導下,游覽展館、書寫思念、敬獻鮮花,寫封家書訴說心中的思念。園區同步啟動故事征集活動,鼓勵市民提交承載特殊記憶的物件與家書。

在北京市大興區瀛海鎮“海安堂”公益性公墓中,前來祭掃的群眾將手中的家書輕輕放入水中,它們或是一封信箋,或是一條紙船,帶著思念在池水中化作涓涓細流,傳遞給逝去的親人。據了解,祭掃使用的水溶紙由植物合成的木漿制作而成,入水即溶,安全環保。

前來祭掃的卞女士感慨地說:“公墓為我們免費提供了水溶信箋、祈福牌等用品,這種方式既避免了燒紙帶來的污染,又保留了書寫寄語的儀式感。”

不僅如此,各地民政部門還積極探索創新祭掃形式,完善政策保障,讓思念與愛意以多種形式在青山碧水間延續。

祭掃,可以在浪花翻滾處。

3月18日,由廣東省深圳市民政局、市文明辦、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主辦,市殯葬服務中心承辦的深圳市第51次骨灰海葬活動,在大鵬灣指定海域舉行。以清風為伴、以海浪為歌,1150位逝者的骨灰回歸大海。

活動現場,隨著船只緩緩駛向大海,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逝者親屬捧起骨灰與花瓣,輕輕撒向蔚藍的海面。這一刻,只有海浪的輕響,與心底那份無法言說的眷戀。

祭掃,可以在江水奔騰處。

清明節前夕,江蘇省丹陽市民政部門在長江丹北段舉行了一場莊重而肅穆的骨灰集體江葬活動,25位逝者的骨灰伴隨著繽紛花瓣緩緩撒入長江,與江水融為一體,在廣袤的水域中長眠。

“選擇這樣的方式,主要是為了回歸自然。作為子女,也希望父親在天之靈能夠安息。”逝者家屬蔣劍平輕聲說。

文明祭掃的形式正不斷創新發展。在山東省濟南市,當地殯儀館開展了以“若是別離”體驗式生命教育為主題的殯儀館開放日活動,讓逝者親屬與逝者做最后的挽別,讓逝者與土地、鮮花融為一體;在廣東省中山市,一輛“文明鄉風行 助力百千萬”中山市文明直通車開進板芙鎮里溪村,開展移風易俗專場活動,讓更多人摒棄鋪張浪費的喪葬陋習,回歸孝道的本質;在安徽省合肥市,“AI數字禮祭”出現在大蜀山文化陵園生態禮葬儀式中,通過AI技術,重現每位逝者的音容笑貌,讓一張張老照片以動態影像的形式出現在大屏幕上……群眾紛紛表示,祭掃在心不在形,或許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

當前,文明祭掃的新風美俗在越來越多的群眾心中扎根發芽,“紙灰飛作白蝴蝶”的景象已然轉變。或許是一捧素菊,或許是一棵樹苗,又或許是一封信箋,正讓文明綠色成為祭掃的主旋律。

(本報記者 任歡 本報通訊員 馮嘉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芳草寄思念

從烈士陵園肅穆追思,到山水花叢間寄思念,人們以不同的方式傳承精神、寄托哀思,擁抱自然、享踏青之樂。孫世安1930年2月出生,1953年3月在...[詳細]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5-04-05

中外學者共論莫言戲劇文學

本報電3月29日,“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創造 莫言戲劇文學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辦。戲劇文學是莫言創作的重要一翼,其重要作品有《我們...[詳細]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5-04-05

“宮”與“工”雙向奔赴

“白主任,下次活動多放點名額呀。”日前,在山東聊城莘縣工人文化宮,職工程海燕一進門就向文化宮白會敏主任“抱怨”。行動開展以來,山東...[詳細]
工人日報 2025-04-05

“我給爸媽的手機開了青少年模式”

老年人因何“困”在手機里。家有網癮老年人“我媽60多歲了,從去年開始迷上看短劇,在短視頻平臺一刷就是幾小時,根本停不下來。”近日,來...[詳細]
工人日報 2025-04-05

紙鳶飛(說說我家鄉的非遺)

清明時節,空氣濕潤,天空時而陰郁,時而清澈。數不清的風箏在空中舞動,有沙燕、蜈蚣、蝴蝶等傳統紋樣的風箏;也有汽車等現代元素樣式的風...[詳細]
人民日報 2025-04-05

內河水運堵點卡點怎么打通(政策解讀)

國家內河水系建設迎來新進展。近日,交通運輸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推進實施內河水運體系聯通工程行動方案》,提出到2030年,建成橫貫...[詳細]
人民日報 2025-04-05

追尋最閃亮的坐標

一個子彈盒記錄烽火歲月4月4日,遼寧省本溪市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里,人流如織。”看到有觀眾駐足細看,張鵬一上前講解 那時候,抗聯將士們...[詳細]
人民日報 2025-04-05

“商貿+文旅”釋放沂蒙新活力

迪拜客商在茶藝工坊體驗東方美學,韓國游客在小商品市場嘗試非遺剪紙,法國友人在進口商品城觀看中式婚禮……在山東省臨沂市,臨沂商城的文...[詳細]
中國青年報 2025-04-05

青島建校園足球人才貫通培養機制

本報訊為完善青少年足球人才選拔機制,加快提升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水平,青島市自2025年起探索建立小學、初中、高中相互銜接的“一條龍”升...[詳細]
中國教育報 2025-04-05

記錄學生成長就業的每一步

在付佩雲看來,這得從學校實施的職業愿景引領行動說起。份專屬規劃檔案入學時,付佩雲對所學的應用統計學專業并不熟悉,對自己的未來也沒有...[詳細]
中國教育報 2025-04-05

清明憶英烈 丹心映山河

緬懷先烈、致敬英雄;繼往開來、接續奮斗。清明節之際,各地公安機關開展形式多樣的祭奠緬懷公安英烈活動,追思英烈感人事跡,傳承英烈精神...[詳細]
人民公安報 2025-04-05

山東泰安:金銀共建撬動公積金事業高質量發展

3月19日,泰安市住房公積金中心召開2025年度全面從嚴治黨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層層簽訂年度全面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鍥而不...[詳細]
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5-04-04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