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日報網
2025-04-19 18:32:04
原標題:全速前進!濟南黃崗路穿黃隧道突破2000米,計劃年底貫通
來源:大眾新聞
原標題:全速前進!濟南黃崗路穿黃隧道突破2000米,計劃年底貫通
來源:大眾新聞
隨著開挖直徑17.5米的“山河號”盾構機完成1000環管片拼裝,由濟南城市建設集團投資建設,中鐵十四局集團承建的濟南黃崗路穿黃隧道工程掘進突破2000米,工程建設“加速”前進,計劃今年底貫通。
4月19日,“黃河新動能·沿黃共未來”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媒體采風行活動,走進濟南黃崗路穿黃隧道工程建設現場。
據了解,濟南黃崗路穿黃隧道是濟南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標桿性工程,工程全長約5755米,盾構段長約3290米,采用世界在建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山河號”掘進施工,“山河號”長約163米,重達5200噸,搭載了多項領先的智能化裝備。
隧道整體呈“V”字形,在掘進至1820米時,“山河號”盾構機抵達隧道最低點,之后將由“俯身向深”到“昂頭向淺”轉變,對盾構機的性能,姿態、推力等掘進參數的控制和隧道密封性要求極高。
為了確保“山河號”盾構機能夠平穩地完成這一轉變,項目依托豐富的施工經驗和先進的技術理念,提前進行了周密的計劃和準備,對盾構機的各項性能進行了嚴格的檢測和調試,動態進行維保檢修,確保其在掘進過程中能夠始終保持穩定的狀態。項目實行24小時不停工“三班倒”作業,時刻保持有3名盾構機長、1名機電領班在機在崗,緊盯掘進參數和姿態變化,實時檢查盾構機運行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掘進方案,最終在黃河深處,安全、平穩地實現“麒麟抬頭”,并始終將沉降控制在毫米級。
隧道單洞雙層創新設計,相較于常規雙隧,節約地下空間的同時可節約投資15%左右。但也帶來了“內部結構工序多、作業空間狹小、工序交叉復雜”等多重問題,尤其是箱涵兩側回填、基座、立柱、上層車道板等內部結構同步施工,需要大量器械、人力,在施工協調上難度大大增加。項目通過不斷完善隧道施工調度溝通機制,利用澆筑間隙等協調盾構材料運輸,創新性設計上層車道板澆筑移動式液壓臺車,可實現內部結構與盾構掘進同步推進,在內部結構施工提速大干關鍵時期,保障盾構機正常掘進不受影響。
截至目前,項目團隊已攻克超深基坑開挖、盾構機超寬部件城市運輸、淺覆土始發、交叉作業頻繁等施工難題,駕駛“山河號”盾構機平穩穿越一級水源保護地沉砂池等多個風險源,創造了月進尺426米的17米級盾構掘進的世界紀錄。
目前隧道盾構掘進已接近完成總長度的三分之二,預計將于年底實現盾構隧道貫通。在其東側數公里處,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北延工程已經雙線貫通并將于今年通車。
按照省市“交通優先”原則,自2021年以來,濟南市以平均每年開通一條過河通道的速度,持續加密通往起步區的跨河通道,為要素資源向黃河北岸集聚,提供更加有力的交通支撐。
2020年濟樂高速南延線通車,2021年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通車,2022年濟南黃河鳳凰大橋通車,2024年濟南黃河大橋復線橋、濟南黃河齊魯大橋同日通車,在起步區范圍內,濟南以平均一年開通一處過黃河通道的速度,不斷刷新濟南黃河橋隧密度新記錄。
不僅如此,2025年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北延工程也將通車,濟南黃河黃崗路隧道計劃2026年通車,濟南黃河航天大道隧道計劃2027年通車,年均增添一處過河通道的速度仍將繼續……
根據規劃,起步區跨黃橋隧共有19處,目前已通車11處、在建3處,待所有規劃跨河通道全部建設完成,起步區跨河通道平均間距2.2公里,與上海、南京、杭州等擁河發展城市相當。
橋隧矩陣的形成,讓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與此同時,軌道交通7號線向北延伸,與橋隧網絡形成立體呼應,在起步區構建起“地上地下、快慢結合”的交通體系。
站在四周年的新起點上,連通黃河兩岸的橋隧集群,將助力濟南主城區與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互聯互通,有力推進起步區建設全面提速,讓黃河北岸新城和南岸中心城區更加緊密地銜接起來,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大眾新聞記者 胡瀝中 劉飛躍 王雅雯)
【責任編輯:舒靚】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