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01-24 15:20:01
新華社鄭州1月24日電 題:司法剛正 民德歸厚
新華社記者劉懷丕
一老人在電梯內吸煙,有人上前勸阻,二人產生爭執,老人情緒激動心臟病發離世,其家屬將勸阻者告上法庭,要求40余萬元的賠償。鄭州中院日前對此案作出終審判決,認為不是勸阻行為導致老人死亡,駁回家屬訴訟請求,撤銷一審讓勸阻者承擔1.5萬元補償責任的判決。勸阻者則表示,愿出于人道主義向死者家屬捐贈1萬元。
從慣常看,遇上類似的事,總是傷者、死者或長者為大,不論是非曲直,另一方必定要承擔責任。而這次,卻大不同。二審法院厘清事實真相,適用法律精準,明確責任劃分,終審判決可謂剛正利落,避免挫傷公民依法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積極性。勸阻者認捐不認賠,雖理直氣壯,卻不失溫情厚道。法律的歸法律,人情的歸人情,既捍衛了司法威嚴,又進行了道德教化。
終審法院發現一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將會挫傷公民依法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積極性”,旗幟鮮明地進行了改判。這契合民法的立法宗旨,維護了公共利益及公序良俗,弘揚了社會正氣。終審法院的這份擔當與勇氣,值得點贊。法院的改判也表明,司法支持和鼓勵人們去做好事,即便發生了意外,只要自己沒有過錯,可以不承擔法律責任。
毋庸置疑,這個案件具有風向標意義。曾有一段時間,個別判決模棱兩可,沒立場、搞折中、和稀泥,含混是非善惡標準,導致社會上出現人不敢扶、架不敢勸、連小偷都不敢攆……仗義執言、見義勇為的事沒人敢做。一個經典的判例給老百姓帶來的沖擊和教育效果,遠超過純粹的法律宣傳。這個判決跳脫一段時間以來在一些地方審判實踐中存在的“擺平就是水平”的怪圈,對人們敢于去維護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是一個積極引導。
司法剛正不阿,永遠做社會正能量的守護者,整個社會的公德心會越來越強,人們做好事善事時才會少幾分顧忌、多幾分堅定。若能如此久久為功,則民德歸厚、河清海晏,計日可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