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僑網
2018-10-31 14:20:10
少年金庸
1939年
聯初1939屆畢業紀念照,第三排右一為金庸。(嘉興一中檔案館提供)
1992年12月
金庸重返母校嘉興一中,在老校長張印通銅像面前三鞠躬(嘉興一中檔案館提供)
1992年12月3日
金庸與夫人林樂怡到海寧硤石西山憑吊表兄徐志摩。(方炳華 攝)
1998年4月25日
原海寧市市長應忠良(左)拜會金庸先生,一起研究舊居修復方案。(應忠良提供)
金庸看望當年衢州中學老師章克標(沈達 攝)
金庸就讀于省立衢州中學的學籍卡( 第3936號)
1953年早春
金庸(左一)和同學沈德緒在西湖邊合影。
俠之大者,鄉情猶在
金庸出生于浙江海寧,先后在海寧、嘉興、余杭、臨安、麗水、衢州等地讀完了小學中學,算是走過了半個浙江。
他六歲進學堂讀書,1936年考入浙江省立二中(今嘉興一中)。
1937年日軍鐵蹄逼近。在校長張印通的帶領下,師生們踏上艱難的南遷之路,終于在1937年年底到達麗水碧湖。
對這段千里流亡的經歷,金庸曾回憶說:“當時我們才十二三歲,每天要步行七八十里,風餐露宿,為抗戰救國,我們跟學校到后方去?!?/p>
1940年,金庸從浙江省立臨時聯合中學退學,進入浙江衢州中學繼續學業。
兩年后,衢州淪陷在即,金庸的中學生涯就此結束,他踏上西去湘西重慶的流亡求學之路,這一年他十八歲。
雖然金庸成名于香港,在那里成就了他的事業,但他一直惦念著故鄉浙江。他曾經多次回到故地探訪,留下了不少流連忘返的身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