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19-02-23 14:20:02
在山東省千佛山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于淑東正在為患者治療。
“90后”小伙戴了一天耳機,連睡覺也沒摘下,第二天一早突然發現聽不見了……以前突發性耳聾多見于中年人,可現在正頻頻降臨到青少年身上。戴耳機時間過久、熬夜、壓力過大等,正逐漸“謀殺”著年輕人的聽力。專家表示,有些聽力損傷是不可逆的,平時一定要注意對耳朵的保護,出現異常應及時就醫。
學業繁重家教太嚴
初二女孩突發耳聾
上初二的燕燕有段時間總覺得一只耳朵悶悶地聽不清楚,被媽媽帶到醫院就診。“孩子耳朵里有不少耵聹,給清理干凈以后,孩子還說聽不見。”濟南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聾兒語訓中心主任韓曉攀為其做了一系列檢查,燕燕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
“孩子學業比較繁重,又有來自家庭的壓力,長期以來精神壓力過大。”韓曉攀說,問診期間,孩子突然崩潰大哭,不停地控訴媽媽要求太嚴格。與燕燕一樣,13歲的強強剛上初中沒多久,就感覺耳朵十分悶堵,聽力測試顯示低頻下降,也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
據介紹,一般年輕的耳鳴耳聾患者多經歷過比較嚴重的精神壓力時期。比如,不少白領反映耳聾前曾連續加班,感覺十分勞累,學生患者多表示在考試前有熬夜的經歷。
23歲的露露是一名在讀研究生,有一天她覺得耳痛伴耳鳴,經檢查被診斷為“右耳神經性耳聾、急性中耳炎及咽鼓炎”。盡管癥狀經治療緩解了很多,但她右耳的聽力還是有一定損傷。露露想,這或許跟自己愛用耳機聽音樂有關。“一天至少要戴耳機聽三四個小時歌,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耳聾。”露露說,發病前半個月,因學業和家庭壓力,她曾一度情緒焦慮。在得知神經性耳聾不好治療后,露露十分后悔以前的行為。
戴耳機聽歌看似享受
其實是慢性接觸噪音
山東省耳鼻喉醫院聽覺植入科主任徐磊曾接診過一名“90后”小伙,平時總喜歡戴著耳機聽音樂,尤其喜歡搖滾、電音,“通常一戴就是一整天。有一天連睡覺也沒摘下,第二天起來就發現聽不見了。”
因為小伙子聽不清,徐磊只好提高聲音、放慢語速與他溝通。“感覺跟耳背的老年人對話一樣。”徐磊說,患者長期戴耳機導致急性聽力損傷,經過打針治療兩周左右,聽覺最終有所恢復。
“像這樣的情況,畢竟是極端案例,并不常遇到。但臨床上經常會碰到不少聽力下降的年輕人,聽力已經和老年人差不多。”徐磊說,這和年輕人喜歡用耳機聽歌、長期接觸噪音環境有關。
“早年的噪聲污染都是來自制造車間、紡織廠等噪音比較大的工廠,比較容易意識到,現在的噪聲污染慢慢都變得隱秘了,就像戴著耳機看電影聽音樂都認為是享受,其實是慢性接觸噪音。”韓曉攀認為,雖然這不至于馬上耳聾,但長期下來會對聽力產生慢性損傷。
“以前突發性耳聾多見于四五十歲的中年人,現在青少年越來越多。”近年來,韓曉攀明顯感覺突發性耳聾的年輕化,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能占到30%。突發性耳聾的患者越來越多,與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活壓力加大不無關系。
精神緊張睡眠障礙
或是誘發突聾主因
“突發性耳聾主要表現為單側聽力下降,有人也會伴有惡心、嘔吐、眩暈等癥狀。”山東省千佛山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于淑東說,突發性耳聾的原因目前并不明確,但普遍認為可能與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病變等因素有關。
精神緊張、壓力大、情緒波動、生活不規律、睡眠障礙等可能是突聾的主要誘因。韓曉攀說,從臨床經驗來看,突發性耳聾患者情緒波動普遍較大,還有一部分患者性格十分內向,容易鉆牛角尖。
徐磊認為,長期戴耳機絕對是一種不良的生活習慣,且影響大都是遠期的,“比如一個人正常在60多歲才出現聽力問題,總用耳機的人可能50歲就會聽力下降。”
韓曉攀說,當耳朵出現耳鳴,甚至偶爾聽不清別人說話時,說明耳朵已經在對自己發出警告,“該休息一下了”。
據徐磊介紹,耳朵其實是很嬌貴的器官,內耳中的毛細胞受損死亡是無法再生的,短期的、暫時性的聽力損失,可以通過休息和治療得到改善。而長期受噪音刺激而發生一種緩慢的、進行性聽覺損傷,無有效治療方法,只能通過助聽器,甚至人工耳蝸植入進行補償。于淑東提醒,一旦出現耳鳴、悶痛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治療。(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