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長城網
2020-05-27 17:45:05
這兩天,一段72歲老人在全國兩會會場落淚的視頻登上了熱搜。
老人叫張伯禮,是一位在武漢奮戰過82天的抗疫英雄,他那句“肝膽相照,我把膽留在了這里”至今被人傳頌。
作為一名醫生,他見過太多的生離死別。在大年初三帶傷飛赴湖北、屢屢進入“紅區”進行高強度工作的負重前行中,他沒有怨言;在勞累過度摘除膽囊時,他也樂觀面對。
然而,在回憶起抗疫歷程的瞬間,他哽咽了,落淚了。
“眼淚不是為自己而流,而是為了那些不幸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為了那些在抗疫斗爭中一往無前的勇士。”張伯禮這樣說道。
84歲的鐘南山擠上高鐵餐車,坐著打盹;73歲的李蘭娟每天只睡3小時;女性醫護人員自愿剪去長發、徒手搬氧氣罐……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一個個感人瞬間令人動容。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會更加懂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刻內涵。
“我在電視上看到你了。”習近平總書記口中的“你”,叫羅杰,他在“代表通道”上講述了10來個醫護人員幾十天治愈一位87歲確診老人的故事。
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細心護理下,87歲的瞿爺爺病情逐漸好轉。來源:廣西日報
“什么叫人民至上?這么多人圍著一個病人轉,這真正體現了不惜一切代價。”“無論年齡再大、病情再重我們都絕不放棄。”“廣大醫務人員奮不顧身、舍生忘死,這種高尚精神讓我深受感動。”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發自肺腑。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一邊面臨被感染的風險,一邊背負著患者的信任和人民的期望,全國各地和軍隊的346支醫療隊、42600名醫務人員白衣執甲、逆行出征。
鄂冀連心。疫情發生以來,河北共派出12批醫療隊1098名醫療隊員奔赴湖北,他們中有“選擇了醫學也就選擇了奉獻”的袁雅冬,也有“在最好的年紀,活出最美的樣子”的肖思夢,還有很多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卻看不到真實面貌的白衣戰士,在危急關頭,他們與病毒殊死一搏,幫助患者重新贏得了生的希望。
“疫情不退,我們不撤!”疫情無情人有情,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勇氣和堅守背后,則是對生命的無限尊重。
什么是“生命至上”,什么叫“人民至上”?英勇的中國人民在抗擊疫情的戰役中,展現出的勇往直前精神,就是最好的詮釋。
這也正是“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底氣和信心所在。
風雨無阻向前進,越是艱險越向前,將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落實到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去,我們有信心、有能力!(蘆靜)
延伸閱讀:
【地評線】峰語聲《“人民至上”,從這句話讀懂中國》:人民至上,是屬于14億人的共同抗疫記憶。我們都曾看到,為了拯救生命,整個中國不惜按下“暫停鍵”的震撼場景;我們看到飛機起降,火車轟響,國家調集最優秀的醫護力量,最精良的醫療設備,舉全國之力捍衛人民的生命權的堅定決心;我們也看到全國上下同心,聽指揮、守紀律,自我封閉,“悶死”病毒的整齊劃一……正因如此,當張伯禮院士,當馬駿委員落淚時,網友們也會流淚感嘆:“感同身受,全國人民肝膽相照!”
東湖評論《人民至上動人心,牢記囑托再前行》:當前,大考還在繼續,院士們也在各自的崗位繼續奮斗,也許再回憶武漢戰疫歷程,他們還會有落淚的柔軟時刻,我們除了感動之余,更多的是化感動為動力。繼續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慎終如始、再接再厲,持續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決不能讓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盡棄。
【地評線】多彩時評《“人民至上”凝聚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戰勝重重困難,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把國家建設得繁榮昌盛,其根本原因就是自始至終把“人民”作為自己堅強后盾和力量源泉。“永遠同人民在一起”,這不僅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執政理念,也是中國制度的真實寫照。這也正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根本所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