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1-04-01 08:59:04
原標題:更好建立廣覆蓋高質量可持續養老服務體系(議政建言)
來源:人民日報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4億,預計“十四五”期間將超過3億?!笆奈濉币巹澗V要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作出重要制度安排。
進入新發展階段,解決養老問題需要系統思維、整體布局。“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了一系列滿足老年人更加多元、更高品質服務需求的發展目標和措施。“十四五”時期,如何結合規劃要求,更好地建立廣覆蓋、高質量、可持續的養老服務體系?幾位全國政協委員圍繞這一話題,提出了意見建議。
——編 者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李偉委員:
發展社會化專業化養老服務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中國家庭結構的改變,家庭對老年成員提供養老照料的功能逐步弱化,急需大力發展社會化和專業化養老服務。建議:
明確和壓實社區在提供養老服務方面的責任,通過培育扶持和引入專業化機構,為社區和居家老人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通過無償提供場所、財政補貼、減稅降費等措施降低經營成本,提高養老服務機構運營的可持續性。整合社區衛生服務、養老服務等機構的資源和職能,為居家老人提供連續性的醫療和養老服務。比照養老機構扶持政策,支持社區嵌入式小型養老機構發展;鼓勵發展護理型養老機構,滿足失能、半失能老人專業化照護的剛性需求,支持養老機構專業化服務向社區和居家老人延伸。
加強養老服務職業隊伍建設。研究制訂與醫療行業一致的養老護理技術職稱體系,制定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標準和辦法,實行工資待遇與職業技能水平相掛鉤,提高養老護理員的職業地位。支持引導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含技工學校)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加大對醫養結合人才、養老行業管理人員、社會工作者等專業人員和養老護理員的培養力度。采取補貼社保繳費、減免個稅、補貼工資等方式改善養老護理員的經濟地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委員:
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加深,慢病管理、失能老人照料等問題凸顯。從風險保障的角度看,在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五項社會保險之外,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積極應對老齡化的重要舉措。目前,全國已經有幾十個城市試點長期護理保險,但各地保障范圍、受益規模、保障水平、籌資渠道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擴大試點的文件也做了相應要求和規定。為了加快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立、提高養老服務水平,建議:
建立獨立險種,在第二批試點中加快推進獨立運行和獨立設計。在對第一批試點城市調研時,多地提出長護險依附于醫保制度的運行方式,將影響其可持續性和公平性,同時單位和個人繳費比例缺少具體規定。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對長護險探索建立以單位和個人繳費為主的籌資機制,科學界定單位和個人繳費責任,籌資水平要適應經濟發展狀況,實現基本保障目標。同時,探索建立統一的日常生活能力評估標準、長期護理需求認定和等級評定標準體系,維護長護險的公平性。
加強治理創新,健全社會保險的經辦服務體系。目前,長護險的經辦服務基本上是采取與商業保險機構合作的方式,存在管理費用列支不明確、面臨審計風險、經辦機構的服務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建議調動保險機構的積極性和服務質量的提高,推動長護險制度更優發展。
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委員:
建立居家社區智慧養老服務平臺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當前,大部分地區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沒有智慧養老服務平臺配套,而少數現有的智慧養老平臺處于試點推行階段,缺乏成熟的平臺架構和運營模式。為此,建議逐步建立統一的居家社區智慧養老服務平臺。
政府做好頂層設計,統籌規劃不同行業資源參與平臺服務,并建立全國統一的養老服務大數據標準和監管要求。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助力物業開展智慧養老服務。發布《智慧養老合作企業目錄》,鼓勵物業管理行業協會參與,各地組織供需對接會,推動落地。
鼓勵平臺資源整合,以本地區現有覆蓋居民小區較多的物業管理信息平臺為基礎,對接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區數據系統,加快建設智慧養老服務平臺,降低前期成本,避免重復建設,并逐步整合。在平臺服務資源整合的基礎上,打通街道與“物業養老”服務信息、服務資源,形成以社區為單位的整合式照護網絡。政府以財政補貼、購買服務等方式對平臺建設給予資金支持,同時平臺部分服務可向社區居民和社會公眾采取適當的收費形式,促進平臺形成市場化的產業閉環。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培安委員: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當前,我國正處于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十四五”時期是我國應對老齡化戰略和戰術儲備的關鍵窗口期,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建議:
健全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首要任務就是解決好養老保障和服務問題,特別是要健全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滿足不同類型的養老服務需求,這是做到老有所養的重要基礎性工程。一方面支持普惠型養老服務發展,加大社區養老服務供給,加快基礎設施、公共場所、互聯網應用的適老化改造。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鼓勵發展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等綜合功能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另一方面,發展包括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等服務內容在內的覆蓋城鄉、綜合連續的老年健康公共服務項目。
結合實際,發展高質量的家庭養老床位。就我國當前發展階段和發展程度而言,實現老有所養,還是要以社區養老機構為依托,把養老機構的專業化服務延伸到家庭,對有老年人的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并提供專業照護、遠程監測等養老服務,真正把養老院床位“搬”回家,讓老年人既能享受到家庭的溫馨舒適,又能享受到專業精準的服務。建議制定出臺家庭養老床位的規范標準,將其納入養老服務監管范圍,出臺政策支持家庭養老床位建設,保障養老服務質量。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錢學明委員:
農村養老要解決好吃飯看病問題
農村養老服務的質量關系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質量。調研發現,一些農村貧困家庭有需要照料的老人,子女難以外出務工就業,存在返貧風險。解決這些農村老人的照料難題,有利于解放農村勞動力、助力家庭持續增收。建議:
探索建立老人助餐服務,解決農村老人吃飯問題。對于尚能自理的農村老年人而言,最基本的需求是解決一日三餐。在一些貧困地區,子女不在家時,老人自己做飯不僅困難,還無法保證均衡營養。2019年以來,民建廣西區委在隆安縣東信村探索開辦了“爸媽食堂”,為全村110多位60歲以上留守老人提供一頓免費午餐,助推當地居民進城就業、務工脫貧。建議農村地區根據實際情況探索建立老人助餐服務,有效解決農村老人吃飯問題。
探索建立鄉辦養老院,醫養融合解決老人看病難題。居家養老是我國農村養老的主要模式,進入農村養老院的不少都是失能患病老人。如何看病就醫,是這些老人的最大難題,應通過醫養融合解決。廣西上林縣正在建設“縣域醫共體”,實現“縣鄉村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后,由鄉鎮衛生院院長兼任養老院院長,實現醫養融合。實踐證明,這種以鄉鎮為單位、統籌整合醫療和養老服務資源的做法,具備可操作性,不失為解決農村老人看病就醫、護理照料難題的一條可行之策。
搜狗公司首席執行官王小川委員:
加強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
日前,國辦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持續推動充分兼顧老年人需要的智慧社會建設,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當前,互聯網應用的適老化改造,非常必要和及時。建議:
充分調動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積極性,鼓勵扶持與綜合監管雙管齊下。扶持新技術在社會治理中的有益應用,通過信息化緩解醫療等資源分布不均、供給不足的問題。同時,用鼓勵性產業政策調動企業積極性。對于普遍適用的用戶需求,形成推薦性行業標準。對于積極投身適老化改造的產品及服務,納入示范應用目錄,給予推廣渠道、優惠財稅等激勵政策。
此外,要聚合社會力量,形成產業內外協同合作的局面。充分發揮研究機構、公益組織的作用,展開針對特殊群體的需求調研、體驗反饋和技能普及。與此同時,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推動行業自律和協商機制。
互聯網應用的適老化改造,不僅能造福數億老年互聯網用戶,也是企業面向特定用戶群體的服務能力和使用體驗的再升級,將推動互聯網產業在進入老齡化環境下的發展轉型,助力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
圖片說明:
圖①:在北京首厚大家朝陽養老社區,工作人員和老人在一起。
新華社記者 才 揚攝
圖②: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安馨醫療養老莊園的老人在工作人員陪同下進行康復訓練。
新華社記者 牟 宇攝
圖③:江蘇鎮江,老人們在展演太極劍。
陳 崗攝(人民視覺)
版式設計:張芳曼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