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舜網-濟南日報
2017-03-27 08:08:03
自去年11月以來,濟南連續 4 個月退出氣質“后十名”,泉城市民珍愛的“泉城藍”頻頻出現。
昨天,“泉城藍”再現,城市尤為迷人。(記者 呂傳泉 攝)
昨天,濟南天空蔚藍如洗,空氣質量達到良好,市民紛紛來到戶外享受春光。 (崔健 攝)
3月22日晚的大氣污染督查行動中,發現一處工地的行車道未按規定硬化。 (范良 攝)
拆除中的南郊熱電廠燃煤鍋爐。(資料照片)
南郊熱電廠的供熱燃氣蒸汽鍋爐完成調試。(資料照片)
3月23日,環保部公布1月和2月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空氣質量狀況空氣質量排名,今年前兩個月濟南在74個城市中分別位列第64名和60名。這意味著自去年11月以來,濟南已連續4個月退出全國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行“十大污染城市”。
濟南市委、市政府把改善空氣環境質量列入全市“三大攻堅戰”;全市各級各部門同心協力,積極開展“十大行動”,落實“十大措施”;社會各界廣泛參與,人人都是“啄木鳥”,共衛“泉城藍”……正是有了“防霾治霾、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泉城市民珍愛的“泉城藍”才得以頻頻出現。
藍天“刷屏”
濟南連續退出“后十名”
“春風、藍天、白云……沒想到春天的濟南府這么美!”3月26日,市民劉女士的朋友圈里又被藍天刷了屏。和劉女士一樣,不少泉城市民發現,這幾個月,濟南藍天“刷屏”的次數越來越多。
其實,市民有著這樣的感覺并不奇怪。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泉城戰霾成效已初步顯現,隨著空氣質量排名的提升,泉城“藍天白云”逐漸多起來,而重污染天數則不斷減少。
3月23日,環保部公布了1月份和2月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空氣質量狀況空氣質量排名,今年前兩個月濟南在74個重點城市里分別位列64名和60名。此前的2016年11月和12月,濟南的這一排名分別是55名和59名。這標志著自去年11月以來,濟南已連續4次退出全國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行“十大污染城市”。
成績的取得不是偶然的。“在全市上下的努力下,濟南的藍天數下降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良好以上天數逐年增加,主要污染物濃度不斷下降。”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據了解,2016年,泉城“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天數達到203天,比上年增加59天;良好以上天數達到162天,比上年增加29天。去年采暖季(11月)以來,截至今年2月,我市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了12天,藍天則多了5天。今年1月至2月,我市重污染天數同比也少了3天。
同心戰霾
各部門攜手出重拳
霧霾治理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作,霧霾成分極其復雜,來源多種多樣,治理霧霾也離不開各部門的通力合作。面對霧霾這一“頑疾”,環保、建設、城管等多個部門攜起手來,合力給予“霾敵”以重重一擊。
為打好“藍天保衛戰”,今年以來,我市始終保持對大氣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在啟動大氣污染防治24小時巡查監督工作的同時,加大對污染大氣行為的約談、曝光、處罰、問責力度,集中曝光36件大氣污染違法案件,約談市直單位、區政府和相關辦事處7次,環保、國土部門共處罰大氣污染違法案件36件,罰款金額1077.906萬元。同時,市紀委組織相關縣區紀委對6起大氣污染防治不力問題,依紀依規進行了問責。
為治理我市建設工程揚塵污染問題,遏制近期空氣質量尤其是PM10惡化勢頭,按照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要求,自今年3月20日起,濟南市政府督查室會同市監察局、市公安局、市城鄉建設委、市城管局、市環保局組成6個實地督查組,奔赴歷下、市中、槐蔭、天橋、歷城及高新區,對建設工程揚塵污染問題開展專項督查。督查采取不留死角全面檢查所有建設工地,不分時段晝夜持續實施檢查的方式,有效推動了全市空氣質量的改善。
據了解,針對建設工程揚塵污染問題,今年以來,市城鄉建設委先后出臺了《濟南市建設工程揚塵污染治理督查辦法》、《濟南市建設工程揚塵污染治理網格化監管工作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最嚴治塵令”配套文件,并提出了常態化的督查模式,僅春節、省兩會召開期間,該委便牽頭相關部門,組織了督查活動829次,督查項目494個,督查組已要求各項目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今年從2月份起,我市全面啟動渣土車“平槽行動”集中整治月行動和春季揚塵治理行動,從嚴從重查處建筑渣土處置運輸過程中的超量裝載、撒漏亂倒、野蠻行駛、亂堆亂放等違規行為……
宣戰霧霾
治霾列入三大“攻堅戰”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是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筆下的泉城濟南。然而,隨著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近年來濟南也感染了空氣污染這樣的現代城市“流行病”。昔日的“一城山色半城湖”成了“滿城霧霾半城堵”,“泉城藍”隨之成為市民內心的期盼和渴望。
民之所愿,政之所為。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文濤指出,“治霾和治堵、脫貧是當前最大的民生工程,關乎全市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乎‘四個中心’建設大局,要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努力使濟南的天更藍、路更暢,使泉城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近年來,濟南市委、市政府把治霾列入三大攻堅戰,堅持“老實治霾、務實治霾、科學治霾”,確定了近期“長短結合、以短期為主,標本兼治、以治標為主,主客觀結合、以主觀為主”和遠期“科學治霾、精準發力”的工作思路,在扎實推進“十大行動”的同時,推出了治霾“十大措施”,進一步夯實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基礎。
為了有效治理大氣污染,2015年11月以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的8位市領導,按照“一確定、兩不確定”方式,每月2次分8路帶隊進行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檢查,對濟南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情況進行督導檢查,以查找問題為基本原則,以問題清單倒逼空氣質量改善提速提效,極大地推動了全市空氣質量的改善。
共治共享
市民爭做戰霾“啄木鳥”
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得益于各級各部門抱團戰霾的積極作為,也得益于廣大市民群眾對治霾工作的廣泛參與和大力支持。
以往每年春節期間,“喜慶鞭”、“吉祥鞭”、“開門鞭”不絕于耳,隨之而來的便是滾滾濃煙和不期而至的霧霾。今年春節,針對煙花爆竹燃放影響空氣質量的問題,我市開展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圍剿”煙花爆竹燃放的全民文明行動。1月23日,市文明辦向駐濟單位及廣大市民發出《帶頭不放煙花爆竹 共享泉城碧水藍天》的公開信。1月30日,市委、市政府又發出了《繼續做好春節期間提倡不燃放煙花爆竹工作的通知》,倡議拒絕燃放煙花爆竹,過一個文明、綠色、清新春節,得到全市廣大市民群眾的熱烈響應。這其中既有黨員干部帶頭行動,又有泉城市民收起煙花、祈福守歲;既有商鋪業戶張燈結彩、鮮花迎客,又有職能部門一線督導、盡職盡責,文明巡訪員放棄假期、耐心勸阻,廣大志愿者走上街頭、宣傳倡導。在廣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這個春節,濟南迎來了難得的“春節藍”。
拒絕燃放煙花爆竹僅僅是市民支持治霾的一個縮影。眾多熱心泉城市民積極參與“啄木鳥在行動”中,隨手拍工地揚塵、瘋狂渣土車、不符合排放標準車輛;撥打電話,舉報焚燒秸稈、露天燒烤、劣質燃煤燃油污染,成為泉城治理霧霾不可或缺的力量。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8日,在防治空氣污染這場全民戰爭中,《濟南日報》、《濟南時報》、舜網、愛濟南新聞客戶端等多家媒體,利用專欄、專版等各種渠道,共受理大氣污染違法行為有效舉報4129件,通過不同形式,刊發、播出相關報道3000余篇。
治霾:只有鍥而不舍,才能看到成效
治霾如何論成效?藍天白云來說話。3月26日,朋友圈又被“泉城藍”刷屏。濟南治霾成效如何?權威數據來說話。近日環保部發布今年1-2月和2月全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濟南再次退出環境空氣質量“后十名”。這也意味著從去年11月起濟南已連續4個月退出“十大污染城市”。治霾成績得來不易,空氣質量也確實得到了改善,這要歸功于濟南為治霾所痛下的決心和重拳的出擊。
2015年起,全市開展“啄木鳥在行動”,全民監督、曝光污染行為,推動了污染問題的迅速整改,這是濟南防霾治霾的創新舉措之一;2016年12月印發《濟南市深入推進“十大行動”加強大氣污染治理十大措施》、《濟南市治理交通擁堵十大措施》、《濟南市進一步完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濟南市大氣污染治理問責辦法》,“雙十條”讓治霾治堵有了政策性規范;濟南還建立了“全天候、全覆蓋、全方位、全社會”的督導檢查體系,建立了領導帶隊檢查督導制度、24小時巡查監督機制,市委市政府領導親自掛帥巡視,讓市民看到了市委市政府治霾的魄力和決心。
放眼全國,霧霾不是“一點”的問題,而是“多片”的問題。喚回藍天白云,依然要像李克強總理說過的那樣,“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向霧霾等污染宣戰,“不是說向老天爺宣戰,而是要向我們自身粗放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宣戰”。
治霾,不能單打獨斗,需要組合成軍,更需多方合力,才能打贏這場攻堅戰。政府作為治霾領頭羊,要繼續承擔起有作為、有擔當的角色,創新治霾思維和路子,對污染行為問責到底。排污企業作為污染源的主要責任者,要形成“自監自管”的自覺,切實做好節能減排,落實整改要求。致霾,人人有份;治霾,人人有責。
目前我市正在連續多日在全市范圍內針對建設工程揚塵污染問題開展拉網式大檢查。治霾,我們一直在努力,只有鍥而不舍,才能看到成效。治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治理污染的智慧謀略,需要腳踏實地的行動,也需要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只有這樣才能交上一份百姓滿意的成績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