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早報
2017-12-13 07:52:12
原標題:老舊小區讓“準物業”當家
登州路24號老樓院居民成立協管會 不用交一分錢就能享受準物業化社區服務
昨日,家住登州路24號老樓院的林先生開車回家,車開到樓院門口時,橫在路口的擋車桿自動升起。林先生將車開到距離家門口不到10米的車位上,這個停車位和門口的自動門禁系統都是最近幾天才啟用的。據介紹,這個建成半個多世紀的老樓院曾經亂停車嚴重,甚至120急救車都開不進來。今年老樓院環境整治后,居民自發成立協管會,對樓院進行自治,從停車、保安、衛生,到居民家簡單的水電線路管道維修,都由協管會的居民負責,而所有費用來自收取的停車費,居民們不用交一分錢物業費,就能享受準物業化的社區服務。
老樓院感覺像新小區
下午2時許,家住登州路24號老樓院的林先生像往常一樣駕車回家,快到大院門口時,心里不免“咯噔”了一下:回去別沒有停車位,還要開著車到處找停車的地兒。但這個念頭剛一閃,他突然意識到老樓院已經實行自治管理,裝了藍牙車牌自動識別系統,自己已是有車位的人了。林先生的車在院門口沒停,只是放慢了速度,門禁監控探頭就識別出他的車牌,自動抬桿放行。林先生美滋滋地跟門衛室值班的鄰居招招手,將車開到自己租用的停車位上。“這幾天剛開始樓院自治,還真有些不太適應,還沒從多年來滿院子找車位的習慣中走出來。”林先生說,現在走在居民院里,感覺像搬進新小區一樣。
因地制宜規劃停車位
記者在登州路24號樓院看到,樓院內的居民樓全部粉刷一新,由于樓院建在山坡上,一些坡度稍大的路邊都安裝了防滑扶手。道路兩側新鋪裝了平整的柏油路面,路面上施劃了停車位,雖然這些停車位不像正規停車場那樣規整的成排成行,但都是因地制宜設置,一些拐彎處也劃出停車空間。貯水山社區書記孫玉琴告訴記者,登州路24號大院建于上世紀60年代,當年是橡膠廠的職工宿舍。大院有19棟老式居民樓,周圍共有4個大門,由于院子很大,院門又沒有封閉,很多外來車輛都可以隨意進入停車。由于老樓建成時間較長,樓院硬件設施破損陳舊,長期存在環境臟亂的現象。
/講述 /
回家之前先搶車位
“最讓居民頭疼的就是停車難,樓院一度成為社會車輛可以隨便進出的停車場。”孫玉琴介紹說,老樓院沒有物業管理,大門全天敞開,樓院空地上也沒有規劃停車位,有車的居民將車就近停在自家樓下的路上。隨著私家車的增多,居民發現自己停車越來越難。原來,這個老樓院靠近登州路啤酒街和大連路,這兩個路段的停車位比較少,不少駕駛員知道登州路24號樓院可以停車,都將車開到樓院里停放。不少居民下班回家前,要先給父母打電話,囑咐“占車位”。接到“占車位”的電話后,老人就提前下樓,在有空位的地方等著,無論刮風下雨,都要等到孩子回來把車停下。“也是沒辦法,不然下班時間回來根本找不到車位,就得開著車滿院子轉悠。”孫玉琴說,有幾次樓院里有老年居民得了急病,趕來搶救的120急救車都開不進來,只能停在樓院門口,救護人員扛著擔架,從車輛縫隙中擠進去搶救病人。
/改造 /
樓院改造“私人訂制”
今年2月,遼寧路街道將登州路24號改造工程列為今年城市治理和民生工作任務的重要內容。在經過數月的考察、預算、招標之后,老樓院改造正式開始。登州路24號大院有2000多名居民,為讓老樓院改造盡量滿足多數居民的需求,遼寧路街道在樓院啟動“我的樓院我做主”改造意見征求活動。工作人員向居民發放意見征求卡,征求樓院改造的意見,通過“私人訂制”的方式,讓居民提出自己的需求。總投資850余萬元的樓院改造施工后,共維修屋面和防水層約1.2萬平方米,重新鋪設路面4500多平方米,還更換了樓道塑鋼窗,增植補綠300多平方米。還增設了健身器材,方便居民茶余飯后休閑健身。
登州路24號老樓院有很多樓座都是依山而建,從遠處看,樓宇高低錯落,很有幾分景致優雅的味道,但住在山下的居民,卻沒有這樣的閑情逸致。“我們這座樓是整個院子里靠山最近的,這個山體易松動,遇到惡劣天氣可能產生滑坡塌陷,晴天也會滲水出來,弄得家里有些潮濕。”住在10號樓的張大爺,對自家樓旁邊山體加固施工提出了更多要求。施工部門通過現場調研,在改造時除對山體本身進行加固之外,還對多年前修建的,現已破敗不堪的擋土墻重新改建,將堆積的垃圾雜物徹底清除,同時在山體一側做了加固防水處理。樓院里的老居民比較集中,有居民提出,靠近院門的斜坡應該增設防滑扶手,方便老人進出。施工方就取消了在院門口搭建美化墻的計劃,增設了防滑路面和扶手。根據居民提出的亂停車問題,街道還投資安裝了藍牙車牌自動識別系統。
/自治 /
成立協管會解難題
陳舊破損的老樓院修繕一新,藍牙門禁系統等硬件設施也建好了,但誰來管理又成了新問題。老樓院一直以來都沒有物業管理,樓院亂停車誰來管?樓院停車位怎么規劃?什么樣的車讓進,什么樣的車不讓進?管理需要雇人,費用誰出?這一系列問題都擺在大家面前。“我們都是住在一起好多年的老鄰居,大不了我們自己管理,將老樓院‘自治’。”期間,有居民提出,可以通過居民自治的方式管理老樓院。社區居委會覺著這個建議不錯,就多方打聽,得知臺東街道有開放式樓院通過居民自治,管理得還挺好。就帶著居民代表,到這些自治樓院取經。
隨后,由社區居委會牽頭,在大院召開了社區居民代表大會,通過投票選出7名居民成立了樓院協管會。“這7名協管會成員不但要有認真負責的勁頭,還得是‘能工巧匠’。”樓院協管會主任高興祥告訴記者,這7名成員有的會木匠,有的會電工,還有的能修上下水管,總之人人都是“有兩把刷子”的巧手。樓院協管會的職責是維護大院的安全秩序、車輛管理和公共設施,為居民提供舒適安全的居住環境。同時,樓院居民家的水電管道出了問題,協管會工作人員就會上門免費維修。街道還專門購買了上萬元的各種工具,供維修時使用。
為讓停車有序,居民代表和協管會成員一起就院內停車管理問題進行討論。最終決定,在樓院內規劃出91個停車位,停車以照顧老居民為先,讓居民就近選租車位,每月按150元收費。白天空閑的車位,對于外來車輛的臨時停車按照小時收費。協管會將所有租車位的車牌號錄入電腦,藍牙系統可自動識別開門。協管會成員和志愿居民組成的輪班隊伍24小時值班,對外來人員進行手機號、車牌號、辦事內容登記,承擔小區保安和門衛的職責。經過居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對值班人員給予每月1500元補助,補助費用及日常管理維護費用從停車費中支出。“我們樓院還有老年活動室、日間照料中心,以后都要交給協管會管理。”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老樓院居民自治在登州路24號院是個試點,今后可以嘗試在其他條件成熟的開放式樓院推廣。(記者 趙健鵬)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