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菏澤日報
2018-10-25 15:02:10
自菏澤市吹響“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菏澤打造成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號角后,振興鄉村的春風在百萬農民群眾的心中激起陣陣波瀾。我市準確把握農村實際,為實現農民錢包鼓起來、村子美起來的樸實愿望,緊扣產業興旺做文章,一幅美麗鄉村畫卷正在繪就。
專項整治:“舊村落”變“美村子”
一株栽種在庭院里高達兩米的美人蕉,讓菏澤高新區呂陵鎮聯新村村民孟保國引以為豪。“現在村里面變得這么好看,我也不能拖了后腿,沒事打掃一下院子,看著心里面也高興。”孟保國笑著說。
走在聯新村,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硬化的道路兩旁,籬笆柵欄錯落有致,粉刷一新的白底墻面上,各類孝善文化、名人故事色彩明艷、形象生動。告別了昔日的貧窮和落后,這里,已經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省級美麗鄉村。
按照美麗鄉村總體規劃,聯新村整合基本農田改造提升、村村通、村村響、戶戶通、井井通等項目,先后硬化道路12公里,修建下水道8000米,鋪設自來水管網6000余米。投資200余萬元建設了高標準的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和村民活動廣場,村內主次干道硬化率、綠化率、通電率均達到了100%。
為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行動,近年來,我市采取“拉網式、全覆蓋”的方式,深入開展村莊、路域、河域、田野、庭院五大環境專項整治,全面徹底治理農村環境。隨著治理行動的不斷推進,我市像聯新村這樣的“美村子”多了,村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得到了明顯提高。
產業幫扶:鼓起村民“錢袋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基礎。只有產業興旺,才能不斷壯大農村經濟實力,激發鄉村振興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為此,我市不少縣區在鄉村振興中圍繞“產業興旺”下功夫。
“早上七點過來,下午五點就回去了,還不耽誤接送孫子孫女,沒想到我到了這個年紀還能上班掙錢。”日前,65歲的李慶芬在定陶區茗嘉興扶貧車間內整理菌棒。她熟練地操作著,臉上洋溢著笑容,充滿了對當下生活的滿足。茗嘉興合作社建有高標準食用菌大棚100余個,近年來,已先后投資800萬元,累計流轉土地700畝,建立裝袋、滅菌、接種、菌絲培養一條龍產業鏈,年加工菌棒700萬棒,帶動本社區800人就業,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之路。
我市有基本農田1084.4萬畝,農業規模化經營潛力巨大。 隨著“一村一品一店”、培育壯大農業“新六產”等一系列措施的穩步推進,我市先后實施特色種養加、光伏扶貧、電商扶貧、旅游扶貧等產業扶貧項目3724個,累計產生收益近億元,為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脫貧奠定了堅實基礎,農村產業的集群效應給越來越多的村民們帶來了“穩穩”的幸福。
土地增減掛鉤:“空心村”變“民心村”
灰瓦白墻、門庭錯落……具有傳統“徽派”田園村居風格建筑群就坐落在定陶區馬集鎮梁堂社區。說起喬遷新居的場景,54歲的村民梁英依舊樂得合不攏嘴。“環境好,心情也好,我和兒子兒媳住在新房里,過得不比城里人差。”更讓梁英感到無比滿足的是,村里建起了綜合服務中心、圖書閱覽室、青少年活動室、棋牌室等配套設施,社區周邊300米內布局了中小學、幼兒園、醫院、超市等基礎設施,實現了從“空心村”到“民心村”的蝶變。
梁堂增減掛鉤項目從2016年8月份啟動拆遷,拆遷面積9.3萬平方米,凈騰出土地指標380畝。梁堂社區異地安置在鎮政府對過,建設住宅樓30棟、綜合服務中心1棟,已入住2600人。馬集鎮緊緊抓住土地增減掛鉤政策機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全力塑造美麗鄉村新面貌,已成為省、市、區“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典范。
目前全市1.3萬個自然村中,村內土地閑置率20%至30%的村有786個、占5.9%,閑置率30%以上的村有198個、占1.5%。因此,群眾對建設新農村的呼聲很高。
土地增減掛鉤項目是脫貧攻堅工作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向往新的突破口。“要研究完善對特困戶的安置扶持辦法,讓他們能拆得起舊屋、住得上新房。”10月17日,市委書記孫愛軍在鄉村振興暨脫貧攻堅現場會上指出。
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讓億萬農民生活得更美好。如今,行走在田野里,隨處可見農民勞作的身影,他們或采摘果蔬,或養殖牛羊,處處展示著新時代農業發展的活力。 (記者 張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