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YMG
2019-01-08 08:34:01
培植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構建現代漁業產業體系———
繪“藍圖”邁向海洋經濟大市
海洋興則煙臺興,海洋強則煙臺強。
煙臺,因海而生、依海而興,兩倍于陸地的海域面積,綿長的海岸線,是大自然賜予的寶貴財富,也為發展海洋經濟、拓展發展空間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向海圖強,去年市委十三屆五次全體會議提出建設“海洋經濟大市”的城市目標,吹響了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的“沖鋒號”。
一年來,煙臺以加快海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為主線,進一步加強海洋經濟的宏觀規劃、指導和協調,培植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構建現代漁業產業體系,大力提升海洋綜合管控能力,持續加大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創造的“海工+牧場”、陸海接力、“大漁帶小漁”等海洋牧場發展模式在全國推廣,預計全市海洋生產總值達2230億元、增長11%,漁業經濟總產值預計突破1120億元。
加快漁業轉型升級
海洋牧場面積100萬畝
煙臺海洋漁業資源豐富,是全國重點漁區和優勢水產品主產區。“放牧”藍海,全市轉變過去傳統的粗放型生產方式,正全力推進現代海洋牧場建設,謀建海洋牧場示范之城。
在牟平北部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水泥管礁、空心磚礁、牡蠣礁等整齊地擺放在岸邊。
“海區已投放礁體100多萬方,附近魚類增加特別快。”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牟平分公司經理曲善村說,依據優越資源條件,公司探索海洋牧場與休閑漁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目前效果理想。
把海洋牧場建設作為推進漁業轉型升級的主引擎,去年煙臺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3處,新獲批省級海洋牧場示范區10處,省級以上海洋牧場達到23處、占全省1/3,海洋牧場總面積達100萬畝,新增海洋牧場多功能管理平臺8座、總數達11座。
堅持生態優先,煙臺還拓展深遠海養殖、建設水產種業硅谷、促進漁業新六產發展、叫響煙臺漁業品牌,加快現代漁業轉型升級。其中,遠海養殖方面,建成全省首個自主研發的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以及深遠海管樁大圍網養殖項目。水產種業硅谷方面,2個刺參新品種在全國推廣,“藍色種業硅谷”完成選址,水產種苗業產值繼續保持全省領先。漁業新六產發展方面,預計休閑漁業產值達到45億元,同比增長18%。
實施科技興海戰略
海工裝備站上全球第一梯隊
加快建設海洋經濟大市,煙臺堅持創新引領,著力培育海洋產業特色優勢。
冬日,位于芝罘灣的中集來福士芝罘島船廠,海風滌蕩,吊機高聳,一座座“巨無霸”矗立海中,震撼人心。這里是“藍鯨1號”夢想起航的地方。
作為世界最大、鉆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鉆井平臺,“藍鯨1號”擁有100多個大系統,1000多個子系統,2.7萬臺設備,4萬多根管路,5萬多個機械完工質量報驗點,電纜拉放長度120萬米,適用于全球深海作業。2018年,“藍鯨1號”榮獲中國工業大獎,摘得我國工業領域的最高獎項。
“豈敢想,40多年前的這里,只是一個小造船廠,而現在我們通過自主創新,站在全球海工行業第一梯隊。”中集來福士技術領軍人、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副總經理滕瑤感慨道。
大力實施科技興海戰略,去年煙臺圍繞海洋高端裝備、海洋生物、海水淡化等產業發展新動能,開展海洋領域核心關鍵技術攻關,推進產業鏈協同創新和產業孵化集聚創新,開發區和匯洋集團成功創建首批省級科技興海產業示范基地,高新區獲評國家火炬計劃海洋生物與醫藥特色產業基地。
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規劃引領和政策支持。去年,煙臺在全國率先編制出臺《煙臺海洋強市建設規劃》,被業內專家譽為全國第一個海洋強市規劃。此外,推進落實“十三五”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項目,申請專利170余項,制定行業標準21項,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239億元,同比增長16.7%。目前,煙臺成為全球四大深水半潛式平臺建造基地之一,預計海工裝備產業產值突破500億元。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7個修復項目呵護蔚藍底色
煙臺海洋事業迎來發展機遇的同時,海洋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面臨的新挑戰也不斷涌現。
堅持人海和諧共生,去年煙臺持續實施依法治海、生態管海,優先保護海洋生態,科學監測海洋環境,完善海洋公益服務,有效呵護了海洋的蔚藍底色,有力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一組數據顯示:全年煙臺重點推進煙臺市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煙臺市濱海西路幸福岸線綜合整治修復工程等7個總投資12億元的海域海島海岸整治修復項目,預計項目實施后可修復受損岸線15.42公里;投入運行全省首個購買社會服務項目———市區近岸海域在線監測系統,設立234個海上趨勢性監測站位,開展近海環境監測700余次,全市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90%以上,海洋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
堅持統籌兼顧,煙臺強化圍填海管控、嚴格海洋督察執法、嚴守漁業安全底線,累計清理整治涉漁“三無”船舶2565艘,簽訂漁船安全責任書或承諾書1.2萬余份,開展漁業安全專項檢查768組,進一步提升了海洋綜合管控能力。
呵護好那一抹蔚藍,今年煙臺將繼續在打造綠色可持續的生態環境上加快突破,落實更嚴格的生態紅線管控措施和海洋生態補償制度,全力支持長島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推進“藍色海灣”“生態島礁”“南紅北柳”三大整治修復工程,讓全市海域更加海碧物豐、岸美灘凈。(記者 姜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