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1-06-09 21:34:06
自然觀光、民俗體驗、趕海拾趣、休閑漁業、生態自由行……位于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最西端的黑山鄉山海相擁,不斷完善的生態旅游鏈條吸引著大批游客到來,年旅游接待10萬人次,旅游收入1500余萬元。
“生態是立島之本,生態是興島之源。沒有生態,就沒有海島產業的振興。”黑山鄉黨委書記周宏亮說,多年來,黑山鄉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生態既成為黑山鄉的“新時代名片”,又是群眾過上幸福生活的“金飯碗”。
“生態振興就要從群眾切身的問題入手,我們投資650萬元,為每個漁村分別建設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污水管網全部入戶,污水處理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周宏亮說,漁村320個外設垃圾桶全部撤除,每戶發放分類垃圾桶,設置4處垃圾分類收集站,配備8輛垃圾收運車,定期開展垃圾分類積分兌換活動,當前全鄉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到100%。
為了讓海島漁村真正美起來,黑山鄉近年來種植各類花草40萬余棵、苗木3萬余棵,全島植被覆蓋率達到80%,公共綠地面積最多的村達到人均60平方米,全島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另外,投入2600萬元實施了鄉村連片治理、省級美麗村居示范項目、美麗漁村標準化建設等系列工程,打造海島特色民俗村落,切實為群眾提供了宜居宜業的幸福家園。
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海參育保苗產業,既對岸線造成破壞,又對海洋生態形成影響。而今,海岸線11萬平方米育保苗場全部拆除,生態得以回歸。
“我們先期投入400余萬元,修復岸線近500米,既實現了對岸線的保護,又形成了沿岸觀光路徑。”周宏亮說,同時,開展海上環衛、岸灘清潔行動,每日對海上和岸線垃圾進行清理。投資180萬元,建設各漁港環保設施。倡導科學生態養殖,大力引進羊棲菜、紫菜等藻類,形成上層藻類、中層貝類、底層海參的立體生態養殖模式。
此外,黑山鄉逐年壓縮捕撈規模,發展扇貝、牡蠣生態養殖,成立漁業專業合作社,改變“小、弱、散”狀況,對全鄉扇貝、牡蠣苗種采購、養殖管理、產品銷售等進行統一服務,極大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全鄉90%漁民加入合作社,平均增收15%-20%,2020年全鄉110戶養殖戶實現生態養殖收入2500萬元。
優良的生態促進了生態漁業和生態旅游業不斷提質增效,促進了村集體和群眾雙增收,黑山鄉50%的村村集體年收入達到100萬元以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