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1-12-19 12:12:12
原標題:良俗興,陋習除 巨野“一碗菜”引領鄉村新風尚
來源: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洋洋 解強民 張珈瑋 徐德波 巨野報道
一人一碗,一碗只合8元。
12月14日中午,菏澤巨野縣龍堌鎮耿莊村。一位村民家正在辦白事。沒有大魚大肉、名貴煙酒,前去吊唁的賓客們圍坐在矮桌前,每人面前僅一碗菜。
這是巨野縣各地農村老人去世后,白事中常見的一幕。
從十多人一桌的“大席”,到一人一碗菜;從東借西湊舉債辦喪事,到生前“厚養”老人,逝后“薄葬”。近年來,巨野縣良俗興,陋習除 ,全縣634個行政村(社區)實行了“喪事簡辦”全覆蓋。“一碗菜”引領鄉村新風尚,還引來了山東省內及江西、河南等20余個省、市前往學習借鑒。
小小的“一碗菜”,如何成為破除殯俗陋習的“利器”?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赴當地多個村鎮,深入探訪,講述巨野“一碗菜”背后的故事。
從坐大席到“一碗菜”
“天冷,大家吃一碗暖和暖和!”12月14日中午,龍堌鎮耿莊村,紅白理事會的主廚耿紀珍正在忙著招呼客人。
“一人一碗菜,喪事簡辦,我們這里已經實行了多年了。”耿紀珍表示,近年來,當地村民家里辦白事,早已不再擺大席,而是流行節儉辦理,一個人僅吃一碗菜。
事實上,耿莊村只是菏澤巨野當地“移風易俗”的一個縮影。從2015年起,巨野縣就大力推進殯俗改革,以白事就餐為突破口,讓白事簡辦,成為文明新風尚。
記者走訪發現,在巨野,許多村莊早已移風易俗,推行白事“一碗菜”延續至今。
“以前許多村里辦白事,所有的客人都要到場,吃飯要坐大席,有的酒席會上12-14個菜,一般都是坐五六十桌,至少也得200多元一桌,算下來一場白事至少要兩三萬元。”在巨野縣太平鎮中鄧樓村,村民鄧計粉表示,擺席最多的時候甚至有的人家能擺到150桌,花的錢就更多了。
作為村里的長者,今年72歲的鄧計粉回憶說,多年前,這一帶的村子,有的村民為了面子“風光”大辦喪事,有的家庭咬牙硬撐,有的貧困家庭無奈東借西湊,背上經濟和人情債。
一些人家口袋空了、親情淡了,“死”要面子“活”受罪,逝者葬禮變成生者負擔,陳規陋習成為緊箍農村群眾的一道“無解難題”。
“現在我們村辦理白事都是‘一人一碗菜’,菜品很簡單,一般是普通的肉和菜燉一燉,一碗10元左右,饅頭隨便吃,提倡不用煙酒,如用煙酒,也提倡用最便宜的。”巨野縣太平鎮中鄧樓村黨支部書記鄧如四說。
在菏澤巨野,像這樣喪事簡辦的村莊還有很多。
“我們村白事由村里處事公道、在群眾中威望高、辦事能力強的村干部、退休教師和村民代表出面,組成紅白理事會,幫忙為村民操辦紅白喜事,既省事又省錢,效果很好。”龍堌鎮北李村支書李洪臣介紹,如今,巨野縣白事“一碗菜”早已成為當地人的習慣和共識。
然而,“一碗菜”的改革,并非一帆風順,推行之初,也遇到了一些波折。當時,村民們誰也不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怕親朋好友說小氣,落個不孝的名聲。
以太平鎮中鄧樓村為例,“一碗菜”在推行過程中就曾遇到波折。回憶當初,該村黨支書鄧如四感觸頗深,他說,中鄧樓村是2016年左右推行殯葬改革,當時也有部分村民無法一下子都能接受這項改革,他帶領村干部走街串巷挨家勸說,做了不少努力。
也正是在那一年,鄧如四的母親去世,他頂住壓力,帶頭為母親舉行“薄葬”,把坐大席改成了所有賓客一人一碗菜,一共花費不到萬元。
鄧如四用行動說服了許多村民。從那以后,村里的喪事都是以此為樣本,“一人一碗菜”簡約辦理,也為村民減輕了不少負擔。
“我們這個村一共1500多人,按照人口比例和歷年經驗來算,村里一年大約有6家辦喪事,能省下來十幾萬。”鄧如四說,他曾算過一筆賬,按照一家能省下2萬元來算,村里喪事一年也至少能省12萬元。
一年節省1.5個億
“白事‘一碗菜’,既顧全了主家的面子,又大大降低了費用。”巨野縣民政局局長王劍介紹,巨野縣從2015年起要求喪事簡辦,一律只吃“一碗菜”,逐漸形成了每碗菜費用10元左右的標準,提倡不用煙酒,如果使用煙酒,煙不能超過10元,酒不能超過15元。
“以前實行一碗菜之前,有的地方存在陋習,有的村民為了面子,通知眾多親朋好友參加,一家辦事全村吃席,三天需擺上百桌,治喪標準越來越高,一場白事下來要花費兩三萬。”王劍介紹說,這樣的情況造成了鋪張浪費,也造成了家庭負擔。
針對喪事大操大辦、攀比之風,巨野縣組織多個調研組,先后赴全縣200余個村莊走訪群眾近萬人次,在此基礎上,梳理研究就餐、響班、紙扎、孝布、棺木等30多個具體事項,并制定十條“硬核”標準,形成了《關于進一步規范移風易俗工作的意見》,詳細規定喪葬用餐標準,一律吃“一碗菜”。
一場改革下來,當地不少村民家辦喪事花費普遍從兩三萬縮減到五六千,有效減輕了群眾的經濟負擔。
王劍介紹,如今,“喪事一碗菜”在巨野縣634個行政村(社區)已實現了全覆蓋、常態化,喪事操辦流程全部實現了標準化、模式化、規范化。
據他介紹,除了控制用餐標準和煙酒標準,巨野還嚴格控制出席規模,倡導本村人員、非近親不就餐,報喪由人員通知改為電話通知,省去了每人兩盒煙的費用。
他介紹,巨野縣還對農村“一碗菜”主廚組織培訓、對農村相關飯店進行規范,在尊重當地傳統風俗基礎上,規范響器班演出活動,每場控制在3人以內,禁止搭臺演出。
“巨野實行喪事‘一碗菜’后有了標準,治喪就餐人數大大減少,剎住了盲目攀比之風,弘揚了勤儉節約傳統美德,又能讓親朋吃上一碗熱飯,暖了人心,拉近了親情。”王劍介紹。
一個縣這樣大的力度推行“移風易俗”,一年下來到底能省多少錢?
王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表示,據巨野縣民政部門統計,全縣年均死亡7000余人,喪事就餐“一碗菜”的做法每年可減輕群眾負擔1.5億元。
“一只燒雞”與“厚養”故事
老人去世,“薄葬”僅是形式的簡化,“厚養”才更值得關注。
記者注意到,在巨野當地,很多人都能講出關于孝敬老人的“一只燒雞”的故事。
“實行‘白事一碗菜’,節省費用上萬元,假如用這些錢每月給老人送個燒雞,足夠他們吃十年,這不比老人去世后把錢花在大操大辦上更孝順?”巨野縣龍堌鎮黨委委員張體征表示,如今在當地,在老人生前的時候好好孝敬老人,“厚養”老人,這樣的觀點更深入人心。
“假如每月買一只燒雞50元,那么一年12個月,大約花600元,一萬元能給老人買十幾年燒雞,那這對老人來說,也是一種孝順。咱們算一算,確實是這么個道理。”巨野縣田橋鎮紀莊新村村民紀任三算了一筆賬,他表示,在他所在的村子,幾乎每一個村民都早已熟悉這一筆賬。
“一只燒雞”故事,在巨野推行“一碗菜”改革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我們用一只燒雞的故事引發群眾廣泛共鳴,幫大家算明白了生前孝與身后名的親情賬,厚養薄葬觀念更深入人心。”王劍表示,讓群眾理解和支持殯改工作,必須站在群眾立場,變大道理為大白話,使群眾聽得明白,真心覺得好。
“如今厚養薄葬深入人心,過去的攀比風等不良習俗不見了蹤影。”王劍介紹,巨野各鎮村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的作用,打出“厚養薄葬”這張孝道牌,積極推進“關愛老人”孝德文化建設。
記者了解到,巨野不少村鎮倡導大家做身邊的好兒女、好媳婦、好婆婆、好村民等,倡議遵守村規民約,帶頭移風易俗。如今,以善治家、以德傳家、以富興家成為當地新風尚。
“我們提倡老年人在世時厚養,去世之后薄葬。厚養能使老年人晚年更幸福,薄葬則能省下一些費用,減輕年輕一輩負擔,讓他們未來的日子能過得更好更踏實。”巨野縣龍堌鎮黨委委員張體征感慨說。
小小“一碗菜”發揮了巨大作用,引起了眾多關注。受巨野縣白事“一碗菜”影響,近年來,菏澤多個縣市也陸續推行了“一碗菜”的政策,山東多地紛紛效仿,江西、河南等20余個省、市到巨野縣學習借鑒。移風易俗“一碗菜”走在前列,也帶動了村里的文明進步,近年來,巨野有不少村莊被評選為全國文明村、省級、縣級文明村等,群眾的日子也越過越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