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公安報
2025-04-01 10:12:04
原標題:組建“鄰家義警” 強化協同共治
來源:人民公安報
原標題:組建“鄰家義警” 強化協同共治
來源:人民公安報
□本報記者 柴 黎 通訊員 于 飛
在擁有近5萬人口、流動人口多、場所密集的臨沂市太平街道,基層治理的精細化難題一度擺在眼前。僅靠6名民警和有限的輔警力量,如何破局?臨沂市公安局河東分局太平派出所給出了答案——組建覆蓋27個自然村的“鄰家義警”隊伍,開創“警力牽引、民力協同”的基層治理新局面。
這支由當地村民組成的義警隊伍,猶如治安防控的“前沿哨所”,又似融洽警民關系的情感橋梁,繪就了一幅警民攜手、共建平安的生動畫卷。太平派出所推行“鄰家義警”模式,構建起“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基層治理生態。
警力與民力深度融合
太平派出所轄區涵蓋6個行政村、27個自然村,常住人口達4.8萬,還有近千名流動人口。傳統的警務模式難以對每一個角落實現全方位、精細化管理,廣大村民有著參與治理的強烈愿望和潛在能力。太平派出所敏銳捕捉到這一契機,積極探索警民合作新路徑,“鄰家義警”應運而生。通過廣泛宣傳發動,太平派出所從各村招募熱心公益、熟悉當地情況的村民,經過專業培訓,組成“鄰家義警”。義警隊員肩負著協助公安機關維護治安的責任,成為連接派出所與村居的橋梁紐帶,將治理觸角延伸至田間地頭。
左樹亭是光沂莊村的一名義警,對村里的大事小情了如指掌。今年春節期間,她在走訪時了解到有兩戶人家因土地劃界問題引發矛盾。她從村委查到土地劃界的原始依據后,借助家族關系網,連夜組織“院落調解會”,僅用了2小時就化解了這起矛盾,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級。
太平派出所副所長李漢青介紹,在義警的選拔上,突出本土化特色,義警隊員充分發揮“地熟、人熟、情況熟”的優勢,切實當好社情民意信息員、政策法律宣傳員、矛盾糾紛調解員。
義警身兼“村民”與“協管者”的雙重身份。“這種‘自己人管自己人’的模式,讓矛盾摸排、政策宣傳等工作更容易被村民接受?!崩顫h青介紹,如今,轄區27個自然村各配備一名義警,形成了“毛細血管級”的精細網格,把管理真正覆蓋到了最基層。
治安防控從被動到主動
入夜,27輛巡邏電動車穿梭于村巷,帶有“義警”字樣的反光背心成為“移動安全標識”。
工作中,太平派出所從“主導者”轉變為“賦能者”,制定義警工作規范,形成“警力專注專業、民力夯實基礎”的互補模式,治安防控實現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為確保義警隊員有效協助警務工作,太平派出所每月組織培訓會,一方面普及法律法規,另一方面積極收集村民訴求。派出所還對在協助破案、調解糾紛、治安防范等方面表現突出的義警隊員進行表彰,鼓勵更多的村民加入義警隊伍,形成良性循環。
“鄰家義警”憑借對村居環境和居民的熟悉優勢,成為平安村居建設的“千里眼”和“順風耳”。他們在日常走訪中,留意各類治安隱患和矛盾糾紛線索,并及時反饋給派出所民警。通過信息的快速傳遞,太平派出所能夠及時掌握轄區治安動態,提前介入處置,將許多潛在的治安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
義警隊員以“拉家常”的走訪方式,將管理與服務嵌入日常生活,讓基層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溫度。在走訪中,“鄰家義警”不僅排查安全隱患,還關心村民的生活冷暖,為孤寡老人檢修家電,幫留守兒童聯系學習輔導……“以前只有出了事才會找警察,現在義警天天在村里轉,這是看得見的安全感。”一位村民感慨地說。
在近期開展的流動人口登記管理中,義警隊員通過“腳板警務”,對轄區出租房屋、九小場所進行逐戶檢查,讓流動人口登記率大幅提升。自“鄰家義警”模式推行以來,太平派出所轄區社會治安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更重要的是,警民關系更加融洽,村民對派出所工作的滿意度大幅提升。
臨沂市河東區副區長、市公安局河東分局局長李青飛說:“‘鄰家義警’模式不僅有效整合了社會資源,彌補了警力不足的問題,更讓村民成為社會治理的積極參與者,實現了警民關系的共生共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