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04-08 09:48:04
原標題:文旅消費升級帶動“春游熱”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文旅消費升級帶動“春游熱”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記者集體采寫
2025年清明節假期,文旅市場呈現蓬勃生機。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清明節假期3天,全國國內出游1.26億人次,同比增長6.3%;國內出游總花費575.49億元,同比增長6.7%。一組躍動的數字,呈現出文旅市場火熱的圖景,折射出文旅產業在消費升級、業態創新、場景拓展方面的深刻變化。
文化魅力點燃春日出行
3天小長假,群眾旅游出行需求集中釋放,在全國各地,短距離“微度假”模式帶動“春游熱”持續升溫,特色鮮明的目的地備受追捧,文旅消費實現大幅上漲。
清明節前夕,文化和旅游部發布32條鄉村旅游線路,“時令采摘”“挖野菜”等鄉村體驗搜索熱度上漲。北京、浙江、山東、安徽、江蘇、貴州等地歷史文化街區和旅游景區打造融合傳統文化與潮流時尚的消費場景,推出采茶、炒茶等農文旅融合項目,上新“公園+徒步/騎行”、數字藏品、VR游戲等玩法,開展賞春景、品春味、探民俗等主題活動,受到廣大游客歡迎。
清明假期,福建省累計接待游客547.46萬人次,同比增長23.9%;游客旅游總花費51.22億元,同比增長27.1%。福建民俗文化游受到青睞。在福州三坊七巷、上下杭等歷史文化街區,非遺體驗、文化展演等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兩個歷史文化街區人流量分別為31.29萬人次和16.98萬人次,同比增長70.29%和88.26%。在泉州市,央視《樂在旅途》第一期泉州站于清明假期開播,吸引大量游客去當地“尋音”,泉州西街人流量達到24.61萬人次,同比增長108.2%。
在浙江,旅游人數達2117.4萬人次,同比增長17.1%。其中,接待過夜游客1318.9萬人次,同比增長18.6%;旅游綜合收入285.7億元,同比增長20.3%。旅游人數和收入均創歷史新高。浙江的“花式春游”引領市場,賞花、踏青、露營等成為吸引市民、游客走出家門的關鍵詞。浙江推出春季鄉村旅游精品線路15條,帶動鄉村游熱度節節攀升。嘉興假日期間共接待游客234.54萬人次,同比增長61.2%,“野火飯”成為當地鄉村游爆款項目。
多業態融合激發消費潛力
日前,中辦、國辦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深化線上線下、商旅文體健多業態消費融合,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今年清明假期,全國各地“文旅+”催生眾多新業態,為文旅消費注入新動力。
清明假期,江蘇蘇州141處旅游吸引物共接待游客746.2萬人次,同比增長31.3%。蘇州·未來科幻館將《三體》中的未來世界變為真實場景,吸引大量游客體驗,成為文旅消費新熱點。位于荷塘月色濕地公園的荷塘月色七彩油菜花田如夢如幻,景區推出色彩音樂會、古今運動會、花神迎春等活動,讓游客踏入五彩斑斕的童話世界。泰州的千垛景區是春季旅游熱門打卡地,清明假期平均每天接待5萬多名游客。當下,千垛油菜花進入盛花期,金黃色的花朵密密匝匝,形成無邊無際的水上花海,蔚為壯觀。游客白天欣賞這四面環水的“垛田”獨特景觀,晚上觀看《壹念·千垛》實景演出。
浙江省以“科技+文旅”“影視打卡游”等“文旅+”模式拓展消費場景。溫州雁蕩山景區引入宇樹機器人、機器狗,運用AI、VR技術推出“機器人+劇本”,打造沉浸式消費新場景,提升游客互動體驗。
上海市在清明假期接待游客700.27萬人次,同比增長5.45%;旅游消費總額117.20億元,同比增長6.40%。踏青賞花活動在上海各區繽紛上演。上海櫻花節以“海上櫻緣,繁花似錦”為主題,推出夜賞櫻花活動,“蝶戀櫻”的浪漫故事為市民游客打造了夢幻的櫻花季;崇明花朝節暨咖啡文化生活節以花為媒、咖啡飄香,帶來沉浸式繁花盛宴。
新場景點亮假日經濟
清明時節的文旅消費熱潮是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新業態、新場景、新動向的涌現,呈現出文旅消費的新特點。
在福建,小城度假、個性化療愈式漫游成為新風尚,越來越多游客從觀光打卡轉向深度參與。據當地游客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清明假期,福建接待的國內游客傾向于度假式旅游的比重達86.6%,體驗式旅游引領消費新趨勢。同程旅行數據顯示,廈門位居2025清明假期“躺平系”熱門目的地第五名,鼓浪嶼以“無目的漫游”強化松弛感標簽,吸引年輕游客前往。
清明假期,周邊親子游、自駕游產品深受歡迎。廣東珠海長隆飛船樂園與長隆海洋王國推出“虎鯨音樂節”“春日鯨鯊節”,在景區內設置繽紛春日裝飾和多款游戲攤位,為親子家庭營造歡樂時光。
在四川,跟著演藝(音樂)去旅游持續升溫。成都、眉山、雅安共同推出“跟著蘇堤春曉游四川”,新穎的“觀劇惠游”模式讓三蘇祠、瓦屋山等景區熱度飆升,游客數量同比增長25%。巴山大峽谷推出實景演藝《祈福巴山》,游客在如詩如畫的山水景觀中沉浸式領略古蜀文明,該景區單日游客接待量突破1.4萬人次,同比增長72.31%。
專家表示,清明文旅市場的數據,從側面印證了中國經濟內生動能的強勁韌性。從傳統觀光到深度體驗的消費升級,折射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正推動文旅產業向品質化、個性化躍遷,假日經濟成為國民經濟從規模擴張向價值創造轉型的典型例證。
(統稿:李榮坤 參與采寫:李榮坤、王雪娟、譚志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