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5-04-08 10:05:04
原標題:補短板釋放文旅融合潛能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補短板釋放文旅融合潛能
來源:經濟日報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前不久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深化線上線下、商旅文體健多業態消費融合,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這樣的政策舉措背后,對應著廣闊市場需求。如今,文博場館、非遺體驗等文旅融合項目備受游客青睞,文化遺產游、數字沉浸游等成為消費新場景。文旅消費正從單一觀光向“文化體驗+科技賦能”的復合模式升級,成為擴內需、穩增長的重要引擎。
從各地實踐看,我國文旅融合創新亮點頻現。比如,山東強化“好客山東”品牌建設,全省備案博物館839家,超過全國總數的10%;湖南實施文化創意旅游產業倍增計劃,2024年全省旅游總收入破萬億元,文旅業成省內第4個萬億元產業;北京環球影城融合京劇、功夫、舞龍、雜技等元素推出的限定演出,2023年帶動通州全區規模以上文旅企業實現收入96.8億元。文旅融合催生出夜間經濟、研學旅行等新業態,印證了“文化為魂、旅游為體、科技為翼”的融合邏輯,推動文旅產業從門票經濟向體驗經濟躍升。
不過,文旅融合仍面臨結構性矛盾。產品供給存在“千景一面”現象,多數文旅項目仍局限于傳統觀光模式,消費場景創新滯后。服務配套存在“硬件有余、軟件不足”短板,不少文旅項目存在“劇本殺換皮”“光影秀堆砌”等問題,數字技術應用多停留在展示層面。區域發展格局不平衡,東部地區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收入占比遠超西部地區。這些問題制約著文旅深度融合,亟待通過系統性改革突破瓶頸。
在產業政策層面,強化數字技術賦能與制度創新。加快推進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智慧旅游創新發展,建立文旅大數據中心,強化AR導覽、全息劇場等技術研發。設立文旅科技創新基金,重點支持沉浸式演藝裝備、數字文保技術等關鍵領域研發,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體系。完善文化數字資產交易實施指南、價值評估指南等國家標準的編制工作。
在企業運營層面,打造差異化產品矩陣。實施文旅企業“精品工程”,支持龍頭企業開發主題酒店、文化營地等融合業態,培育國家級文旅融合示范項目。建立文旅IP孵化機制,推動敦煌、三星堆等超級文化符號向消費品牌轉化。鼓勵采用“文化眾創”模式,在烏鎮戲劇節、平遙電影節等平臺建立創作者聯盟,構建“專業創作+大眾參與”的內容生產體系。推廣“文旅+”商業模式,發展文化定制旅游、非遺研學旅行等細分市場,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在人才建設層面,完善專業培養體系。培育文旅英才,設立專項獎勵基金,重點引進文化創意、數字技術等復合型人才。完善文旅工匠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制,制定沉浸式體驗師、文化遺產解說員等新職業標準,形成多層次人才梯隊。建設國家級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實施企業導師駐校計劃,實現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動態匹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