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17-01-12 21:20:01
一家三口合影。
為自費留學摁下“快進鍵”
1978年末的一天,紐約機場大廳燈火輝煌,幾十名西方記者打著聚光燈追逐報道中國重開國門后,首批派往海外的52名身著統一黑色大衣的留學生。
然而,今天的大多數留學生或許并不知道,他們之所以能大規模走出國門留學,與李佩有著某種因果關聯。
1972年,中美關系正常化后,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美籍華裔科學家李政道回國訪問,他對國內科技和教育發展狀況非常憂慮。于是,他向國家領導人提出培養年輕人的建議,向美國派出留學生。1978年6月,為適應四個現代化的需要,鄧小平對留學生工作做出指示:留學生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
但是,美國大學招收研究生通常既需要通過GRE考試,又需要學生所在大學提供學業成績及教授推薦信。而當時的中國并未設置GRE考點,美國名牌大學對中國學生的學術水平和英語水平既不了解,也不信任。許多美國一流高校不愿接收中國留學生作為正式研究生。除訪問學者外,大多數中國留學生只是旁聽者。
1979年4月,李政道教授應中國科學院邀請為研究生授課。當他得知中國派遣留學生的尷尬狀況后,就采用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博士生資格考試的試題,對少數研究生進行筆試和口試,當即錄取了5名學生,并于當年秋天派往哥倫比亞大學深造。隨后,李政道又提出了為期8年的中美聯合培養物理研究生項目。
作為項目委員會的成員之一,李佩負責擬定英語試題,組織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學的英語老師閱卷和提供合格考生的名單。在聽力部分,李佩沒有完全采用托福的方法,而是增加聽寫。在語言結構部分,多用填空、改錯等方式。在閱讀理解部分,考詞匯的用法以及短文的大意。寫作是就所給的題目,寫出個人的評論,以測量考生的表達能力。李佩的這些創新與李政道的思路不謀而合。
據中國科學院大學校友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長、數學家華羅庚之子華光回憶,最早稱李佩為“先生”的是李政道。因為通過項目考試的學生成績優異,在美國部分大學的推薦信中,英文水平證明書中只要有李佩的簽名,都會得到認可。李政道因此尊稱李佩為“李先生”。
自1980年起,中美聯合培養物理研究生項目開始在全國招考,每年都有1000多人報名。經過李政道的努力,接收院校由最初只有哥倫比亞大學擴展到美國46所著名大學。到1988年該項目結束時,美國76所優秀大學接收了中國915名中美聯合培養物理研究生。如今,他們中的許多人活躍于國內大學、科研院所、企業等機構和部門,成為各領域的專家。
然而,相對于當時國內各領域建設人才匱乏的現狀,僅有這一個項目還不足以“解渴”。就在該項目執行前,教育部為滿足國內教育界對科技人才的急迫需求,決定每年選派500名優秀生公費出國深造。可是,500個名額分下去,每個大專院校能有幾名?因此,出國留學是一扇比當時考大學還要窄的門。
那時的世界,西方科學技術獲得了飛速發展,美國大學也向研究生提供了大量資助,但當時的中國知之甚少。1979年中美建交后,研究生院美籍英語老師范德沃特對李佩說:“你們的學生專業都很強,英語的水平也不錯,為什么不讓他們試試申請自費留學?如果他們能被美國大學錄取,很容易得到資助。”
范德沃特的話提醒了李佩。但是,新中國成立后,自費留學還尚無先例。權衡再三,李佩就和范德沃特去找時任研究生院副院長彭平。彭平是個敢于創新的人,解放前曾從事地下工作,也是“一二·九”運動時清華學生領袖之一。當年,他與錢偉長等10名志士騎自行車去南京請愿抗日,威震全國。在處理研究生院的日常事務中,他有時為解決一個問題會打破常規。
果然,彭平思考一番后表示,同意李佩的意見。他說:“我反正蹲過兩次監獄,如果此事違背了國家政策,大不了再蹲監獄!你們先找部分學生談談,出問題我負責!”
隨后,李佩請范德沃特在友誼賓館的電腦上下載了申請美國大學攻讀研究生的文件,復印了幾百份。拿到文件,當即有200多名學生填寫了留學申請。李佩和范德沃特則負責給那些學校的招生辦寫信,說明研究生院學生所學的專業與英語訓練的情況,作為各學校錄取的參考。
考慮到當時發出這樣一大批去往美國的信件,國內郵局可能會感到奇怪,當年寒假,范德沃特還專門去了香港郵寄申請信。結果,申請的學生中有100多人接到錄取通知書。消息傳出,北大、清華等校學生也紛紛效仿。新中國自費留學的大門由此打開。
自1978年中國派出首批學生出國留學至2014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已達351.84萬人。2014年度,我國自費留學42.30萬人,占當年出國留學總數的92%。若非當初李佩等人的大膽開拓,或許自費留學的時間表還會向后推遲。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1999年,80歲的李佩正式離開了教學崗位,但她始終閑不住。北京北四環的某研究所會議室,還能常常看到她主持各種論壇的身影;中關村老年互助服務中心的各種科普、健康、時事政治、文化文藝座談會上,還能看到她激情四溢的演講。時至今日,她仍活躍在社會舞臺,被很多人稱為科學院的“一朵玫瑰”。
(記者 柯進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中國教育報》2015年9月15日第5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