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1-06-16 14:41:06
近來,讀學者劉擎的一篇文章,其中在談到“忍受枯燥”這種能力時指出,如果同學們在娛樂文化的背景下成長,他們能忍耐沒有笑點、沒有興奮、沒有生動言談方式的時間非常短,他們的閱讀能力也在下降,手機上短平快的東西破壞了深度閱讀的能力,年輕人對“枯燥”的忍受力非常低。
確實,對枯燥的忍耐力,可能是一個優秀的人最深沉的素質,也是與平庸者最大的分野。生活在消費主義和娛樂化環境中的一代人,被“精彩”慣壞了,越來越失去忍耐枯燥、在枯燥中學習的能力。人們熱愛爆梗、段子、笑點、包袱的感官刺激,習慣被消耗自己時間的娛樂文化所“喂養”,難以越過枯燥門檻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學習越來越依賴如社會學家伯格曼所說的各種“裝置范式”,這些閱讀裝置以友好而人性化的方式幫你消除各種“枯燥”,將費力的文字轉化成輕松的視聽語言,植入笑點。這些讓你從枯燥中解放的學習裝置,實際上已經不是學習,而是讓學習成為一種信息消費的景觀。這種“學習景觀”生產著讓人躁動和焦慮的欲望,而不是用厚重的知識思想去馴服欲望,并讓人安靜下來。
能真正滋養一個人的事,往往都帶著某種枯燥的性質,需要理性的主體忍受一定程度的枯燥,投入深度注意力。寫作的開始,是枯燥的;閱讀一本經典,是枯燥的;創新創造的過程,往往也是枯燥的。枯燥是一個門檻,是為不學無術者、浮躁者、消遣者設置的障礙,越過這個門檻者,才能慢慢獲得愉悅。精彩,不是一個被動獲得的結論,不是讓別人“喂養”,一下子就提起你的興趣,而是在孤獨靜觀、克服枯燥后“先澀后暢”,習得新知,解開困惑。
寫作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一氣呵成者,很少是那種一開始就有寫作沖動的,而是在克服最初那30分鐘的枯燥過程后醞釀出來的。閱讀也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讀一本好書是需要資格的,要有耐心讓自己慢下來,坐得住冷板凳,去獲得這個閱讀資格,而不是看一兩頁就輕易扔一邊。再深奧難讀的書,克服了前30頁的閱讀痛苦、堅持一段時間,就慢慢讀進去了。上一門好課同樣需要忍受枯燥。判斷一門課的好壞,絕不能以“能不能在10分鐘內吸引我”的消費傲慢為標準,那是對好課的侮辱。課堂學習應該是一個把身子往前傾、主動致知的過程。
專業訓練的過程,哪一個不是克服枯燥的過程?彈鋼琴、學歷史、讀哲學、寫論文……每一個讓人景仰的專業成就,每一個受到業內外肯定的專業人士,都經歷了常人無法忍受的枯燥。有趣好玩,那是別人專業積累之后游刃有余的從容駕馭。創新,不是腦袋一拍靈機一動,新點子就來了,那是重復實驗、頭腦風暴、文獻輸入、失敗沮喪、爬起來繼續干的產物。
看看那些能成就人滋養人、在哪里都能受到推崇的好品質,大多與忍受枯燥相關。延遲滿足、專注、自律,核心都是對枯燥的克服。勤奮、刻苦、堅毅、節制、謹慎、惜時、慎獨、忍耐、適應,從這些品質中都能看到對枯燥的超越,接受和越過枯燥,才能養成這些讓人受益終身的好品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