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德州新聞網
2017-02-13 10:01:02
□本報記者 馬樂
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以來,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共享發展理念,補齊民生短板,脫貧攻堅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教育、就業、衛生等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提高,群眾獲得感不斷提升。養老保險、社會救助、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
實施產業扶貧,增強致富發展能力
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指標。 2016年初,我市共有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566個,建檔立卡貧困戶4.58萬戶、9.59萬人,“院里有糧食,手里沒錢花,年收入上不去”。
武城縣李家戶鎮有20個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精準識別貧困戶3378戶、9011人,2015年該鎮創造性地采用“小組互助、循環到戶”的周期制管理模式,將8個扶貧工作重點村資源集中投向扶貧產業園區建設,動員貧困戶自愿組成互助組,自行確定入園順序,循環推進、梯次脫貧。目前已幫助700戶貧困戶徹底脫貧。
我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高脫貧攻堅成效,立足本地實際,著力構建以貧困戶為核心、以扶貧效益為關鍵的扶貧開發利益聯結機制和新型產業化扶貧體系。以縣市區為單位,初步劃分東、南、西、中四個扶貧片區,統籌力量,整合資源,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同時通過扶持龍頭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等各類市場主體,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讓農村的資源變成股權、資金變成股金,變資金到戶、項目到戶為效益到戶,讓貧困戶抱團入股合作社、進入產業鏈,實現“進會、入社、上鏈”。
2016年各級投入財政扶貧資金4.47億元,實施各類產業項目1342個,涉及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319家,形成扶貧產業項目典型帶動、遍地開花的良好態勢,受益貧困人口7萬多人,其中通過項目收益分紅實現脫貧4萬余人。
此外,我市出臺辦法將1778名老黨員、老模范、老軍人和烈軍屬作為重點幫扶對象,為他們提供生活、醫療、住房、教育、就業、產業、社會等7項保障,幫他們率先脫貧致富。
完善公共服務,提高百姓生活質量
2月12日,寒假開學前一天,齊河縣胡官屯鎮實驗小學的幾名學生就迫不及待到新學校來一看究竟。嶄新的教學樓、成套的課桌椅、齊全的功能教室,能在這么好的環境下讀書,孩子們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受益于“全面改薄”工程的實施,學校建起了新教學樓,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新學期學生們將從用了40年的舊校舍搬進新樓。
近年來,我市為促進教育公平持續發力,不斷加強學校標準化建設,2016年“全面改薄”和解決大班額工程累計開工面積達477萬平方米,占規劃總面積的108%,各項指標均居全省前列。
5年來,我市以優質均等、覆蓋城鄉為方向,不斷增加優質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堅持每年辦好一批讓群眾感受明顯的民生實事。
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積極推進大眾創業、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加大對貧困群眾的就業幫扶力度。借助平臺的搭建,著力構建半小時就業服務圈。持續推行“企業訂單、勞動者選單、培訓機構列單、政府買單”的四單式培訓,開展“就業培訓進鄉村活動”,讓村民在家門口接受免費就業培訓。 2016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6.5萬人,組織開展就業創業培訓4.21萬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67億元,全部超額完成年度計劃。
實施老舊小區、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三大安居工程,群眾居住環境得到不斷改善。有79個老舊小區開工,其中66個竣工,其余13個進入掃尾階段;棚改新開工近1.9萬套,開工率為115.1%,居全省第二位;危房改造完成4611戶,竣工率達124.6%。
社保托底,編織民生“安全網”
我市堅持以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為準則,重點保障基本民生,編織出一張覆蓋全民、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網”。同時堅守“網底不破”,通過擴大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體的基本生活。隨著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重特大醫療救助制度、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的建立,大批低收入家庭看病貴、“三無”人員就醫難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社保覆蓋面不斷擴大的同時,保障水平也在相應提高。去年5月,我市專門出臺了《關于調整農村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的通知》,對參加居民醫療保險的農村貧困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政策范圍內住院(含特殊疾病門診)產生的醫療費用,起付線減半,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同時,提高大病保險報銷水平,起付線由12000元降至6000元,醫療費用每段補償比例各提高5個百分點,一個醫療年度內每人最高補償限額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提高各類社會救助對象保障標準,提標后,城鄉低保標準比例達到1.45:1,逐步向城鄉低保一體化邁進,超出國家扶貧線570元,達到省扶貧工作要求。
此外,我市通過推進醫養結合,增加養老床位,綜合提升養老服務水平,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頤養。堅持發展殘疾人、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健全社會救助體系,讓群眾過上更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孔蘇蘭: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本報記者尹曉燕本報通訊員王志郭敏
2月9日凌晨4點,家住樂陵市云紅街道邢家村的孔蘇蘭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揉面、生爐子、騎著三輪車到離家3公里遠的集市上賣肉夾饃,生活雖辛苦,卻過得有滋有味。 “過去我們一家靠政府救助生活,現在不僅能自食其力,一年下來手里還有了余錢。 ”談起5年來的變化,孔蘇蘭臉上溢滿笑容。
今年47歲的孔蘇蘭,22年前嫁給了在天津打工時認識的孔維峰。2012年3月的一天,孔蘇蘭突然接到電話,被告知丈夫突發腦梗塞,喪失了自理能力。很快家里的錢就用光了,兩個孩子的學費都難以承擔。
2014年3月,街道干部為他們申請了低保救助,并為孔維峰上了大病醫療保險;他們的一雙兒女享受每人每年1300元的貧困生教育救助金;無精力耕種的4畝地也流轉給了樂陵市四季花海種植合作社,每年每畝能拿800元的租金。去年2月,受惠于危房改造項目,他們一家告別了居住20多年的土坯房,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流轉房。
經過幾年治療,孔維峰的病情有了明顯改善,去年4月,在家附近找了份冷庫庫管員的工作,一個月能拿到1200元工資。孔蘇蘭也向街道扶貧站申請了2000元扶貧創業基金,做起了肉夾饃生意。去年一年,除去日常開銷,家里還有1萬多元存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