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晚報
2017-12-01 12:35:12
本報訊 11月29日,農業部在大連召開全國大中城市都市現代農業經驗交流會,會上正式發布 《2017中國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報告》。該報告通過現代農業經營水平等5個一級指標和農業勞動生產率等23個二級指標,對2016年全國35個大中城市都市現代農業綜合發展水平進行測算。結果顯示,青島都市現代農業綜合發展指數為78.54,位居全國第七,較2015年提升1個位次;上海、北京、南京分列前三位。
由農業部委托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農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主持完成的 《2017中國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報告》,核心內容是“中國都市現代農業綜合發展指標評價指數指標體系”,主要測量全國35個大中城市的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指數,共包括5項一級指標,涵蓋23項二級指標。
5項一級指標主要圍繞新時期我國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目標任務設立。其中,菜籃子產品保障能力指數主要由菜籃子產品保障水平、耕地保有率、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抽檢合格率、三品認證農產品產量比率四項指標構成,權重為20;農業生態可持續發展水平指數由化肥施用量強度、農藥施用量強度、農藥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單位能耗創造的農林牧漁增加值四項指標構成,權重為24;三產融合發展水平指數由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水平、地市級以上農業科普教育基地數量四項指標構成,權重為22;農業先進生產要素聚集水平指數由農村創業創新園區數量、萬人農技推廣服務人員人數、農林水事務支出占一產增加值比重、農村金融服務水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農村互聯網普及率六項指標構成,權重為18;現代農業經營水平指數由農業勞動生產率、農業土地生產率、農產品品牌建設水平、農戶加入合作社比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項指標構成,權重為16。
綜合評價指標數據顯示,我市現代農業經營水平指數為22.98,位列全國第一;三產融合發展水平指數為22.22,位列全國第七;菜籃子產品保障能力、農業生態可持續發展水平、農業先進生產要素聚集水平等三項指標發展指數分別為12.03、13.23和8.08,在35個大中城市中處于較高發展水平。
都市現代農業:看青島如何當“示范”
29日,農業部發布《2017中國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報告》,青島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建設沿海型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做法得到肯定,被作為典型經驗向全國推介。
農產品供給始終“自給有余”
青島積極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鞏固提升農業產能,主要農產品供給始終保持自給有余。市農委的統計數字顯示,全市糧食、蔬菜、肉蛋奶和水產品總產分別穩定在300萬噸、800萬噸、100萬噸和110萬噸以上,人均占有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口糧自給率到200%。
青島積極推進種植業“三區”建設。立足城市資源稟賦,在北部平原地區建設百萬畝糧油生產功能區,沿大沽河流域建設百萬畝高效設施農業生產功能區,在大澤山、嶗山、大小珠山和濱海沿線大力發展果茶產業,創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市建成“噸糧田”200萬畝,農田灌溉面積480萬畝,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6.3%,高出全國平均21個百分點。
畜牧業發展呈現出都市型高端特色。規劃建設了現代畜牧業發展區,科學劃定禁止養殖區、控制養殖區和適宜養殖區,推動畜牧業退戶進園、規模化發展。全市關閉搬遷養殖場118處、養殖專業戶905家,畜禽養殖全部退出城市近郊區和水源地,形成萊西肉牛等五大優勢產業區和肉雞等七大優勢產業。
突出發展遠洋漁業。規劃建設了現代漁業發展區,打造海洋“藍色糧倉”。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科學控制近海捕撈,引導水產養殖逐步退出灘涂淺海,大力發展深海養殖、海島養殖和海洋牧場,遠洋漁業總產達到14萬噸,遠洋漁船平均功率、噸位居全國前列。
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
在 《2017中國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報告》中,青島三產融合發展水平指數在全國居第七位。這得益于我市近年來積極實施的全產業鏈體系構建。
突出發展加工出口農業。全市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70%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3168家,其中規模以上436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9家,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3家,過億元110家。農產品加工年產值1300億元以上,居副省級城市之首。全市直接從事農產品加工出口的企業1300多家,占總數40%以上,產品出口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農產品出口額穩定在327億元以上,占全國7.4%,連續多年位居城市排名第一位。
大力發展園區農業。鼓勵引導工商資本投資現代農業,推動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三園同建”,打造科技創新、集約經營和試驗示范的重要平臺。累計建成現代農業園區913個,其中國家級標準園、示范園、創新園213個,吸納9萬多農民就業創業、戶均增收25%以上。
推進發展休閑旅游農業。適應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需求,發展體驗型、循環型、智慧型休閑旅游農業,實現“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民變導游”。全市休閑旅游農業經營主體達到3053家,國家級休閑旅游農業示范村(點)28個,農業節會80余個,年接待游客1856萬人次。
培育壯大“互聯網+農業”。在全國率先出臺“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計劃,開展農村電商示范創建,培育首批示范鎮15個,建成村(合作社)益農信息服務站816處,農村電商平臺達到560家,營業額超過千萬元農村電商企業38家,年交易額58億元。農村信息化率達到58%,高出全國平均10個百分點。
綠色生產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青島大力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努力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本地產蔬菜、水產品、畜產品合格率始終保持在99%以上。
——實施全程質量監管。建成市、區市、鎮(街)、村四級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和全市統一的農藥、農產品質量監管追溯平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落戶。全域禁止銷售和使用61種高毒高殘留農藥,將616家農業生產單位、3000多個產品、4.5萬個種植戶納入監管追溯系統,每年完成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46萬批次,牲畜檢疫126萬頭、家禽檢疫3.5億只,有效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
——推行綠色清潔生產方式。圍繞“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我市大力實施測土配方施肥、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深松深耕整地等七大行動,全市測土配方施肥達到600萬畝、深松整地140萬畝、水肥一體化30萬畝、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92%,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88%,化肥農藥施用總量實現零增長。
——大力發展品牌農業。青島出臺農產品品牌發展實施方案,發布“青島農品”整體形象標識和廣告語,全市農業商標達到1.9萬個,著名農業品牌166個、中國馳名商標10個、國家級名牌13個,“三品一標”農產品887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位居副省級城市首位。國家級“一村一品”專業鎮村達26個、省級32個,優質特色農業年產值170億元,占種植業總產值60%。
機制創新激活要素活力
在創新農業經營機制方面,在全國率先試點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全市基本完成確權登記頒證任務,確權村莊、確權農戶、確權面積分別占應確總數的97.2%、98%和97.7%。頒發農村土地經營權證書9.6萬畝,土地流轉規模經營達到275萬畝。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1.1萬家、百畝以上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6400多家,生產托管等社會化服務達到610萬畝,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到60%以上,初步構建起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我市創新科技支農模式,組建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推廣團隊,建立“創新團隊+基層農技推廣隊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新型農業科技服務模式,袁隆平、趙振東等院士在青島設立工作站,國家級、省級涉農重點實驗室和研發中心達到39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7%,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
在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方面,以政府規章的形式出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管理辦法,加快建立教育培訓、規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業培育體系。連續四年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列入市辦實事,累計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和農藥經營人員9萬余人,農業從業者素質顯著提升。(記者 張華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