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島網
2022-05-18 23:14:05
原標題:風口觀察 | 3年建設200個!青島火速增綠背后,用公園打開城市的“流量入口”
來源:大眾報業·風口財經
風口財經記者 王好
最近,話題“真的建議大家夏天去趟青島”火了,持續占據社交熱搜話題榜,儼然成為“流量密碼”,僅微博平臺上,閱讀量就已經接近4億次。
出游半徑受阻的當下,青島絕佳的自然風光成為網友們情緒高漲的重要原因。在一項有4萬人參與的投票中,對于“青島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這個問題,超過3萬人投票給了風景。而這其中,除了極具城市特色的碧海藍天,綠樹成蔭、風情萬種的戶外公園儼然成為了青島的“新晉網紅”,小麥島公園、燕兒島公園、信號山公園、小魚山公園等紛紛都占據了網友計劃打卡的前排位置。
青島的夏天漸入佳境,從線上到線下,可以肯定的是,網友們對青島公園的期待不會落空。就在5月18日,青島舉行全市公園城市建設攻堅行動新聞發布會,作為市委、市政府提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中的重要內容,“變綠”成為青島未來三年的城市環境關鍵詞。根據計劃,青島將構建1個城市綠道網絡、建設200處公園綠地、打造100條林蔭廊道、推進300處立體綠化、實施1項生態綠化工程。
在青島市園林和林業局副局長耿以龍看來,改造城市環境,讓城市擁有更多綠色,除了提升市民宜居幸福指數,更在于提升青島市的城市競爭力和營商環境,“我們的環境好了、生態好了,青島市的競爭力就會不斷提升”。
現狀
青島公園數量“掉隊”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更是未來城市經濟進化的底氣。身臨一座城市的物理空間,作為綠色的最直接載體,如果綠意滿目的公園觸手可及,無疑會讓置身其中的人擁有更好的體驗,甚至繼而觸發扎根落戶的人口流入粘性。
青島顯然擁有這樣的底氣。作為同緯度地區植物種類最多、組成植被建群種最多的地區,承襲資源稟賦,青島近年來在添綠方面可謂不遺余力,且成效不俗。例如,2017年以來,青島充分利用城市邊角“零碎地”,通過留白增綠、拆違建綠、見縫插綠、破硬植綠等方式,累計建成口袋公園311個,由此新增綠地面積99.76公頃。
而據住建部發布的《2020 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青島以19.10平方米的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位列包括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在內的中國主要城市第三位,僅次于19.29平方米的呼和浩特和 23.35 平方米的廣州。單就這一指標來看,青島成功碾壓北上深,其中高出上海兩倍有余。
當然,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要考慮到人口基數這一變量,換個角度,則更能發現青島城市公園建設的廣闊空間。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在公園數量方面,深圳一騎絕塵,位列中國主要城市首位,為1206個。而青島則以212個位列第十,數量僅為深圳的約1/6,并且落后于同為北方城市的太原、北京、鄭州之后。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指標是,除了數量與面積,城市的公園分布情況同樣重要。有學者用“公園分布均好度”這一概念來衡量城市公園空間分布的優劣。
所謂公園分布均好度,即是城市建成區內綜合公園、社區公園、游園服務覆蓋居住區的占比之和,數值越高,意味著這座城市的公園越能覆蓋居住區,老百姓出門逛公園更方便。
根據《2021 年中國主要城市公園評估報告》,在33個列入報告統計范疇的中國主要城市中,青島處于中游,位列第13位。暫且不說低于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即便放入北方“朋友圈”中,同樣不及西寧、北京、大連、銀川等城市。
規劃
3年建設200處 公園功能更“接地氣”
構建1個城市綠道網絡、建設200處公園綠地、打造100條林蔭廊道、推進300處立體綠化、實施1項生態綠化工程......這是青島補強城市公園短板的目標,也是貫穿于青島公園城市建設攻堅行動中的主題。根據計劃,青島將通過三年的時間,改造城市環境,讓城市擁有更多綠色,最大限度便民、利民、惠民,增加市民的綠色獲得感和幸福感,提升市民宜居幸福指數。
增加公園數量的同時,對于園區設計,青島同樣頗動了一番心思。“ 在口袋公園的設計中,發掘不同地段不同的歷史文化元素,充分考慮到不同年齡段人群的需求。比如考慮老年人的需求,增加散步、溝通的空間;考慮到孩子們的訴求,增加玩耍、跑跳、挖沙、輪滑的設置,我們在設計中都有所考慮。”耿以龍介紹,口袋公園在設計之初,除了公開、專家論證,還充分聽取小區居民的意見建議和想法,為的就是讓城市公園的功能更“接地氣”,真正滿足全齡段人群的不同需求。
青島用創意賦能城市公園的同時,也正在給這座城市增添更多亮點。比如,市南區大堯一路口袋公園,是膠寧高架路橋下的一個小空間,在設計中巧妙利用橋下空間,通過橋體彩繪和花卉種植,打造四季如春,活力運動口袋公園。在嶗山區遼陽東路國金中心口袋公園,周邊寫字樓較多,受眾人群以年輕的上班族為主,考慮到這個訴求,公園設計成以規則幾何形狀和明快的色彩為主題建設綠色空間,體現出這個區域的現代時尚感。
此外,青島的城市公園也正在愈加與居民生活融為一體。根據規劃,2022年公園城市建設攻堅行動將建設50個口袋公園、50條林蔭廊道。據了解,這些項目遍及全市10個區市,主要考慮城區市民居住比較密集的地方,區域性的缺綠少綠,缺少公共的綠化空間,從這個角度考慮選點布局,以便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閑便利。
與此同時,青島還將拆除中山公園、植物園、動物園、櫸林公園之間的隔離,貫通太平山中央公園最外側7.75公里環山綠道,太平洋中央公園拆墻透綠以后,建成一圈綠道7.75公里,和城市融為一體,不再有墻,同時多增加出入口,方便市民的進入。
展望
公園自帶“流量” 青島瞄準全國“打卡地”
放眼全國,疫情影響下,多地公園旅游數據正在創下新高。五一期間,成都全市的公園綠道游客量達317.3萬人次,收入達3500萬元,均創歷史新高。熊貓基地、人民公園等市屬公園接待游客78.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061萬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143%、464%,天府綠道接待游客23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439萬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139%、311%。
顯而易見,公園城市建設,不僅關乎生態環境,更在成為一座城市自帶流量的消費新場景。
長期以來,我國的城市建設主要圍繞工業生產的布局而展開,公園作為休憩的空間,在城市的空間布局中處于從屬的地位。在新的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城市的發展理念和組織方式也應更新。
有研究指出,公園城市中的“公園”,并非是單純休憩功能的承載空間,而是串聯城市各類主要功能的綜合平臺。只有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領,通過公共空間的優化,提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和人居環境品質,提升公共資源的普惠共享程度,才能促進人交往與交互,創新新經濟場景,培育城市在新時期持續發展和創新發展的新動能。
細看青島的城市公園建設,為城市打造新的“流量入口”已經同步開啟。例如,打通浮山市南、市北、嶗山三區之間的障礙,貫通浮山森林公園16.88公里環山綠道,局部區域建設小環線和小游園。環山綠道本著無障礙的原則建設,兩側各30米范圍內進行綠化品質提升。合理設置觀景平臺、休憩亭等園林小品,配備服務驛站、路燈、視頻監控設施,滿足市民步行休閑娛樂需求增強體驗感。“我們現在一直在研究,市民上浮山來看什么?如何能滿足市民的需求?我們的想法是全年齡段的人來浮山都能找到去處,甚至立足于全國,讓全國人民知道浮山有幾個網紅打卡地。”耿以龍表示。
而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武良成看來,十八大后,我國提出了新發展理念,要高質量發展。我們還面臨新冠疫情、世界格局變更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都為下一步發展提出新的任務。此時,對城市化進程的新目標,既有歷史的沿革,也有對未來發展藍圖的構想。城鎮化下半場,這也是公園城市的“隱藏任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