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行走在田間地頭 新技術助農興產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本報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王靜 杜鶴

2025-03-28 08:56:03

原標題:行走在田間地頭 新技術助農興產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行走在田間地頭 新技術助農興產

來源:中國教育報

“可以試試滴灌水肥一體化,肥料推薦使用尿素硝酸銨溶液,夏玉米采取40—80厘米的大小行種植,增產潛力更大些。”近日,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博士生趙繼玉來到東營市廣饒縣李鵲鎮,與種糧大戶劉廷義深入交流,探索糧食增產新策略。

春耕時節,在齊魯大地的廣袤田野上,山東農業大學黨員博士興農團正活躍于田間地頭。來自10個學院14個專業的80名跨學科博士生,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科技興農的使命。

以科研服務農業產業一線

“讀書娃懂種桃?”起初,對山東農大黨員博士興農團提出的新型保鮮技術——納米微孔膜技術,蒙陰蜜桃產區的桃農持懷疑態度。

面對質疑,博士生們沒有退縮,而是在地頭支起“臨時實驗室”做對比試驗,桃農半信半疑地拿出部分桃子“試水”。3個月后,采用納米微孔膜貯運的桃子每斤多賣了2.3元,讓桃農徹底信服。

山東農大黨員博士興農團指導教師、園藝學院教授李玲介紹,學校創新“三產育人”(產業選題、產區實施、產區匯報)機制,實施“帶著問題來,帶著成果走”的育人模式,引導研究生以科研服務農業產業一線。

農業現代化需要把實驗室建在產業鏈上。目前,山東農大已在省內建立12處“田間實驗室”,形成覆蓋全域的“半小時農技服務圈”,為農民提供及時、高效的技術支持。博士生張濤研發的農藥緩釋技術,縮短加工時長70%;博士生李俊銀研發的聚合型緩釋復合肥,實現了在施用減量25%的前提下,仍能增產12.5%—24.2%的良好肥效;博士生吳琦杰參與培育的3個草莓新品種,帶動20多個鄉村實現品種更新。

黨員博士興農團還聚焦農業產業升級,攻克種源難題。首屆團長張娜帶領團隊開啟“土壤捕食螨馴化之旅”,經過300多天的努力,構建起我國最大的土壤捕食螨種質資源庫,實現了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果蔬、不同害蟲的精準匹配和靶標防控,讓農民的生物防治成本降低60%。

當好科技傳播的“小喇叭”

“親愛的農民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聽山東農業大學、山東電視臺聯合開設的《鄉村振興驛站》欄目,本期廣播內容為春季小麥防災減災及病蟲害防治要點……”在山東鄉村,“博士小喇叭”已成為全省各地市農戶的“科技鬧鐘”。借助這一欄目,黨員博士興農團成員整理撰寫的200多篇技術指南,在鄉村循環播放。

黨員博士興農團還主導開發了鄉村振興驛站APP,日均解答農技咨詢300余次。“你好,我們想聯系李俊銀博士請教新型肥料研發方向和技術。”“請問我的秋葵中吲哚乙酸來源是什么?”農業企業、種植大戶通過線上發來求助。

借助“聽得懂的廣播”和“用得上的APP”,黨員博士興農團讓農技服務隨時可達,將復雜的農科知識轉化為農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鄉土智慧。

探索政校企深度交融

“學校成立黨員博士興農團,就是進一步加強產學研融合,引導研究生在取得學術成績的同時,更在實踐中彰顯黨員的引領示范作用,為農業產業振興注入更強動力。”山東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徐劍波表示。

黨員博士興農團攜手校內300多個科技小院的1200多名研究生,以及分布在1萬個鄉村驛站的1萬名科技專員本科生,與地方政府、農業企業和合作社緊密合作,共同打造“學科鏈—人才鏈—產業鏈”深度交融的創新體系。

兩年多來,博士們不僅走訪了省內百余個村莊,整理出30萬字調研報告,為地方政府決策提供重要參考,還促成20余次產學研合作,為32家種子企業提供技術培訓,助力6個新品種實現產業化落地,將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理念廣泛傳播給更多農業從業者。

“從實驗室到廣袤黃土地,從論文到農民手中的實用手冊,從突破‘卡脖子’的種源技術到科技助力農民增收,實踐見證的是農業科技帶來的豐收喜悅,也是中國高等農業人才培育路徑的新探索。”徐劍波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凝心聚力 提升保教質量與辦學水平

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第二實驗幼兒園始終堅持“以和潤心、以美育人”的辦園理念,秉持“讓每一個生命綻放精彩”的辦學宗旨,帶領全園教師齊心...[詳細]
中國教育報 2025-03-28

中小學校門口如何更安全更有序

觀點重構中小學校門口秩序高楊杰當前,一些城區中小學規模很大,學生數量達三四千甚至更多。在這些大規模學校,每到放學時間,幾千個家庭的...[詳細]
中國教育報 2025-03-28
濟南審計機關如何推進“科學規范提升年”行動實施?市審計局局長丁林橋答央廣網記者問

濟南審計機關如何推進“科學規范提升年”行動實施?市審計局局長丁林橋答央廣網記者問

央廣網濟南3月26日消息審計是黨之利器、國之利器,在強國建設上,審計擔負重要使命。3月26日上午,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由市審...[詳細]
央廣網山東頻道 2025-03-27

打造多元解紛“終點站” 搭建基層治理“立體網”

在山東,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既是群眾情緒的“疏導站”,又是矛盾糾紛化解的“終點站”。”2023年11月,淄博市張店區居民侯先生在區綜治中...[詳細]
法治日報 2025-03-27

2024年全國網絡法治宣傳優秀案例

安徽省委網信辦 重創新抓重點拓載體全力推動網絡法治宣傳出新出彩廣東省委網信辦 構建立體式網絡普法矩陣為孩子筑起一片清朗網絡空間重慶市...[詳細]
法治日報 2025-03-27

32條春季鄉村旅游線路發布

本報黃山3月26日電為更好地滿足廣大民眾春季特別是清明、“五一”假期出游需求,豐富春季旅游產品供給,推動春季旅游假期市場繁榮,3月26日...[詳細]
光明日報 2025-03-27

標識,讓AI生產的內容“亮明身份”

??夜深人靜時,有人找它線上聊天、獲取慰藉;視頻帶貨時,有人用它快速生成營銷文案;同學聚會時,有人用它現場作詩助興……它,就是很多...[詳細]
光明日報 2025-03-27

AI重構天氣預報新圖景

蓬勃發展的AI,對天氣預報有沒有用。隨著AI技術的突破,氣象領域開始應用AI技術提高天氣預報以及氣候預測水平。2023年,《科學》雜志將“AI...[詳細]
光明日報 2025-03-27

肥城“所社聯動”激活消費維權“末梢神經”

本報訊“以前巡查發現市場問題,都不知道該向哪里反映。”日前,山東省肥城市新城街道興潤社區網格員劉洋一邊在社區巡查,一邊感慨道。近年...[詳細]
中國市場監管報 2025-03-27

給“看不見的后廚”裝上“電子眼”

本報訊“自從有了‘云監管’平臺,消費者對我們的外賣質量更放心,這幾天單量增加了兩三倍。該平臺不僅可以將商戶后廚畫面同步至外賣網絡平...[詳細]
中國市場監管報 2025-03-27

濰坊強基固本提質保安全

本報訊近年來,山東省濰坊市市場監管局高度重視特種設備安全工作,通過加強隊伍建設,夯實監管基礎,強化隱患排查,加大監管力度,全力保障...[詳細]
中國市場監管報 2025-03-27

農資市場“春潮涌動” 全力護航春耕生產

當前,隨著春耕備耕進入關鍵期,從洞庭湖平原到河西走廊,從南海之濱到北國糧倉,各地農資經銷點人頭攢動,田間地頭機器轟鳴,全國農資市場...[詳細]
農民日報 2025-03-27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