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5-04-02 07:50:04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日訊 今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在第2版以《“硬件”更完善,“軟件”更智能 探訪四省灌區看春灌(春耕進行時)》為題,探訪山東濱州等灌區通過灌區裝“大腦”,“導航”清水入田。文章提到,記者探訪多地灌區,感受到的是水利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業新質生產力蓄勢突破。山東省水利廳持續推動數字孿生模型與灌區業務需求深度融合,在4處數字孿生試點灌區新建999個視頻監控點、1071個水情監測點、321套閘門測控等設備。截至目前,全省春灌面積達2984.25萬畝,進度過五成。
以下為文章全文:
韓墩灌區。趙輝 李剛攝影報道
春灌大面積展開,當前,16個省份開灌,累計灌溉面積超6400萬畝,其中1400余處大中型灌區開灌,累計灌溉面積超5200萬畝。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灌溉“硬件”更完善,“軟件”更智能。我國建成大中型灌區7300多處,10.75億畝的耕地灌溉面積占全國耕地面積的56%,生產了全國77%的糧食和90%以上的經濟作物。數字孿生技術得到推廣應用,春灌用水“一鍵直達”,無人機巡渠守渠,閘門泵站遠程控制,灌溉效率不斷提升。近日,記者探訪多地灌區,感受到的是水利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業新質生產力蓄勢突破。
山東濱州三大灌區
灌區裝“大腦”,“導航”清水入田
黃河下游,魯北大地小麥返青。
位于山東濱州市的簸箕李、小開河、韓墩三大灌區,干支渠延綿上千公里,與19座平原水庫、658座干渠建筑物相互配合,共同構建了引、輸、蓄水一體的水工程體系。
水到田間,靠的是模型“導航”。“我們根據灌溉環節,推廣應用6個模型,實現從水源到田間的高效配水。”濱州市引黃灌溉服務中心副主任傅建國介紹。
傅建國一一列舉,渠道配水模型根據各級渠道的輸水能力、需水量等,自動計算最優配水方案,并可遠程對閘門實現毫米級精準調控;渠道水力仿真模型能夠對配水方案進行仿真預演,從而優化方案。“借助模型實現從靠經驗配水到精準供水的轉變,確保珍貴的黃河水得到有效利用。”傅建國說。
在山東位山灌區,“大禹針”一體化設備對渠道水位、閘門開度、水面漂浮物等進行AI識別分析。在山東濟寧市梁山縣,灌區干渠上布設水情監測點、墑情傳感器,數據實時傳回,平臺自動生成配水方案。山東省水利廳持續推動數字孿生模型與灌區業務需求深度融合,在4處數字孿生試點灌區新建999個視頻監控點、1071個水情監測點、321套閘門測控等設備。截至目前,全省春灌面積達2984.25萬畝,進度過五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