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1-06-16 14:42:06
1978年5月11日,本報在一版以特約評論員的署名,刊登了以南京大學哲學系教師胡福明為主要作者的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時隔43年,5月11日,胡福明做客南京大學黨史學習教育“每日微黨課”,講述了文章寫作背后的故事:“無數無產階級革命前輩都不斷地用實踐檢驗理論,凡是經過實踐證明是正確的,他們就會堅持,并且在實踐中加以靈活運用。”
為了讓全校師生積極參與到黨史學習中,南京大學推出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活動。其中,“每日微黨課”會聚了專家學者、青年學子、基層工作者等不同群體擔任主講人,挖掘紅色資源,運用師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講好黨史故事,注入信仰力量。
感悟穿越時空的真理之力
“針對當時‘兩個凡是’的觀點,如果不打破僵化思想枷鎖,全國人民撥亂反正、實現發展的期盼就不可能實現。”胡福明的思緒回到了43年前,當時,他暗下決心,無論面臨多大的壓力和挑戰,也要說出“真理的標準”。在構思這篇文章時,妻子正生病住院。他白天上班,晚上到醫院陪妻子,深夜就在醫院的過道里思考文章。借著走廊的燈光,他蹲在地上,趴在凳子上寫作。妻子出院時,文章提綱也形成了。
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孫樂強帶領同學們走進校史館,講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最初排版稿、修改過程和最終刊發稿。“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一條引導我們走向勝利、糾正錯誤的思想路線。”孫樂強說,“對理論界來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猶如一聲驚雷,把人們從長期思想禁錮的氛圍中喚醒了。這不僅是一篇文章,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品質的淬煉、精神的凝聚。”
在孫樂強看來,這篇文章體現了南京大學哲學系樸茂求實、唯真是求精神的傳承,激勵著新一代南大人不斷乘風破浪,勇攀學術高峰。
傳承校訓求真精神
今年3月,李克強總理到南京大學考察,勉勵廣大學生說,你們要記住南大校訓中說的“誠樸雄偉”,要潛心向學,踏踏實實從近處小處做起,將來實現遠大志向,利社會、利國家。
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2018級博士研究生、自然地理博士生黨支部書記陸福志現場聆聽了李克強總理的講話。為了加強對校訓精神的理解,他和支部成員共同探索校史中的紅色資源,學習了南京大學校友竺可楨科研報國的感人故事。
“竺可楨先生在1962年以72歲高齡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后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勤勉治學。1970年后,80多歲高齡、身體狀況不佳的他仍一直忙于他的力作《物候學》的修訂工作。這本書把我國物候學帶入了新的紀元。”在主題黨日活動上,陸福志帶領黨員們回顧竺可楨先生為黨為人民踏實鉆研的一生。
竺可楨的名言“真理所在,雖蹈危履險以赴之,亦所不釋”是陸福志潛心科研的座右銘。近年來,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內和國際期刊上發表3篇高水平論文。他希望通過所學知識預防、減少災害發生。“我將牢記地理學‘鉆研大地、造福人類’的使命,矢志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讓青春綻放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將求真之力融入科研育人
科學精神與思政教育如何結合、黨史學習如何深入專業人才培養進程中?南京大學創新黨史學習模式,各院系結合專業特色,聚焦學科發展,進一步將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力量融入日常。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走進長興金釘子國家地質公園,中科院院士沈樹忠在現場作詳細講解:“‘金釘子’就是以某種生物化石在地球上的首次出現來區分過去的不同地質年代,中國定下來了11顆‘金釘子’,是目前確定下來‘金釘子’最多的國家之一。這不僅是一代代地層古生物學家們努力的成果,更是國家層面的榮譽。”沈樹忠希望在教學育人的過程中傳承“金釘子”精神。
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將黨史學習教育與課程建設相結合,邀請“宇宙簡史”課程團隊成員作經驗交流。“我們在課程設計中注重以科學家的人性光輝打動學生,特別是天文學家對于自然規律的態度和對于社會的責任感,希望引導培育學生熱愛真理、追求真理的科學家精神,成長為能夠擔當大任的時代新人。”課程主持人、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李向東說。
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表示,學史明理、悟創新理論偉力必須聚焦“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三個問題,自覺從黨的百年非凡歷程中感悟真理的力量、體悟人民的力量、汲取奮斗的力量。一代代南大共產黨人忘我奉獻、誠樸求真,站在新的百年起點,新時代南大人將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持續傳承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力量,以更加優異的成績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