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建設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

2021-06-16 14:42:06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建設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表了系列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哲學社會科學在人類文明進步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地位和作用,精辟概括了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要特點,明確提出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與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使命,就是建設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賦予哲學社會科學以新的思想內涵、時代內涵和文明內涵,讓世界知道“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為此,我們必須不斷增強“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的使命意識,不斷強化“堅持問題導向”、提升理論思維能力的主體意識,不斷強化“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和“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的原創意識,不斷強化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自覺意識,不斷強化為祖國和人民“立志做大學問、做真學問”的擔當意識。

一是不斷增強“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的使命意識。哲學社會科學不只是具有“學術”本身的意義,而且關乎民族的命運和國家的興衰。“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既取決于自然科學發展水平,也取決于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這就要求我們有志存高遠的大氣、真誠探索的正氣、敢于創新的勇氣,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的理論思維,堅持追求真理和實現價值相統一的實踐智慧,堅持觀念變革和構建體系相統一的理論創新,堅持立德立言和鑄魂育人相統一的使命擔當,為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和進行理論創造。

二是不斷強化“堅持問題導向”、提升理論思維能力的主體意識。理論是思想中的現實,理論思維是以理論把握現實、引領實踐的思維方式和思想力量。“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任何重大的理論問題都源于重大的現實問題,任何重大的現實問題都深層地蘊含重大的理論問題。真正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就是從重大的現實問題中提出重大的理論問題,以理論創新推進實踐創新。“理論思維的起點決定著理論創新的結果”。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的理論思維,必須特別注重提升發現和提出時代性問題的理論洞察力、總結和提煉時代性問題的理論概括力、闡釋和論證時代性問題的理論思辨力、回答和解決時代性問題的理論思想力,不斷地提升把握現實、引領實踐的理論思維能力,不斷地強化創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意識。

三是不斷強化“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和“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的原創意識。哲學社會科學的“原創性”,集中地表現為“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和“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賦予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學術命題以新的思想內涵、時代內涵和文明內涵,塑造和引導新的時代精神。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應當特別注重探索作為基本理念和解釋原則的學術命題、作為基本范疇和基本原理的學術命題、作為邏輯環節和概念發展的學術命題、作為標志概念和術語革命的學術命題,賦予哲學社會科學概念、范疇、命題以新的思想內涵、時代內涵和文明內涵,使之成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和“文明的活的靈魂”,塑造和引領新的時代精神。

四是不斷強化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自覺意識。學術體系是學科體系和話語體系的核心和基礎。學術體系的系統性和專業化是學科成熟的標志,學術體系的權威性和前沿性是學科實力的象征,學術體系的主體性和原創性則不僅是成熟的標志和實力的象征,而且是特色、優勢和自信的體現。這就要求我們以構建學術體系為根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和話語體系。“解決中國的問題,提出解決人類問題的中國方案,要堅持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用我們自己的頭腦進行思考。這就要求我們以“問題導向”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思維、“守正創新”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范式、“照亮現實”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智慧,自覺承擔起加快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歷史使命,切實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努力把馬克思主義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

五是不斷強化“立志做大學問、做真學問”的擔當意識。建設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極為艱難的進程。在艱苦的學術研究中,“真誠”是學者的學術態度,“真實”是學者的學術根基,“真切”是學者的學術建樹,“真理”是學者的學術追求。學者的學術研究,必須“鉆研”而不能“鉆營”,既要以扎實的文獻積累“得道于心”,又要以深刻的思想積累“發明于心”,更要以厚重的生活積累“活化于心”,用現實活化理論,用理論照亮現實。我們不僅要做“著作等身”的學者,更要做“著作等心”的學者;我們不僅要“為學術而研究”,更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在為祖國、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實現價值”。

[責任編輯:楊凡、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握緊“接力棒” 為教材建設傾盡心血

[詳細]
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1-06-16

南京大學:以黨史學習傳承思想偉力

[詳細]
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1-06-16

文化類電視綜藝正在贏得觀眾

[詳細]
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1-06-16

越過枯燥才能獲得愉悅

[詳細]
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1-06-16

老字號如何擁抱“Z世代”

[詳細]
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1-06-16

對高科技大眾化產品,相關監管須前置

[詳細]
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1-06-16

厘清城鄉合作建房權屬,助力鄉村振興

[詳細]
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1-06-16

體驗式治理需常態長效

[詳細]
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1-06-16

新時代國際傳播人才培養的有益探索

[詳細]
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1-06-16

用家常話,講大道理

[詳細]
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1-06-16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